金融科技、金融数字化的发展,需要丰富多元、内外兼修的技术供应链体系。在苏州召开的2022年第五届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零壹智库、《陆家嘴》杂志在11月19日联合举办了“数字金融战略与技术供应链论坛”,与银行、金融科技、保险等机构领导共同探讨数字金融技术供应链。
在论坛上,零壹财经合伙人、副总裁、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发布了《“积厚成势”新阶段——银行科技服务商图谱报告2022》。该报告由零壹智库、数字化讲习所作为研究机构,零壹财经、《陆家嘴》杂志、数字化讲习所联合发布。报告站在第三方的视角,对银行的科技新布局、银行科技服务商业务类型及产业图谱、银行科技重点与趋势等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分析。
(资料图片)
于百程称,按照央行金融科技的发展规划,银行科技进入了“积厚成势”的新阶段。前面三年金融科技发展是“立柱架梁”,比如造房子,搭了框架,定了基准。接下来的这几年主要是“积厚成势”,通过技术的不断渗透、累积,形成一种新的势能,给银行业带来一些实质性的变化,从量变到质变。
于百程介绍称,中国的银行科技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979-1990年的电子化阶段,1991-2012年的信息化阶段,2013-2018年互联网化阶段以及2019年开始的数字化阶段。在第二阶段,主要解决银行IT系统问题,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的IT服务外包商;第三阶段主要解决银行业务在线化问题,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基础技术研发型、技术应用型的科技公司。在第四阶段解决业务全面数字化问题,银行整个业务都是要通过数字化进行重新构建,真正的实现降本和增效和新的场景创新。
银行科技生态主要由银行及为其提供技术服务的厂商构成,再结合用户、场景、产业、监管等因素开展业务和服务。
在银行科技战略、投入以及科技人才层面,国有大行、股份行和中小行体现出一些不同特点。
从科技战略看,国有银行整体的金融科技投入在所有银行中占据头部位置,金融科技方面也开展较早,发展也比较全面。大部分国有大行在金融科技战略上有详细的规划,并且不局限于一个领域,通常是在多个方面同时进行金融科技部署,特别是在金融云、技术平台建设、数字化建设方面颇有建树;股份制银行在金融科技战略上有着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和零售业务转型深入融合;中小银行金融科技战略多集中于某一方面。
在科技投入上,国有大行作为银行业的领头羊,2021年的金融科技投入也在所有银行中占据头部位置,总投入在1075亿元,相比2020年的957亿元,同比增长12.34%; 10家样本股份行2021年科技投入589亿元,同比增长15%;14家样本中小行科技投入总额99.84亿元,同比增长14.7%。不过,中小行在科技投入更偏项目,投入上波动比较大,2021年无锡银行、 天津银行和青岛银行三家科技投入同比下滑。
金融科技人才建设方面,25家样本银行科技人员平均占比6%。国有行的平均占比5.11%,股份行平均7.89%,城农商行平均5.53%。
在银行科技服务商层面,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公司发展出现分化,研发竞争更加激烈。
27家银行科技公司样本中,2021年营业收入总和为1012.39亿元,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总和为474.16亿元。2021年营收过100亿元的3家,10亿以上的20家。从同比增长率来看,2021年营收22家增长,5家下跌。2022年上半年19家增长,8家下跌。营收增长势头变差。27家银行科技公司2021年净利润为正的有22家,净利润在1亿元以上的有16家。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为正的有19家,净利润在0.5亿以上的有10家,亏损公司数量增加。
在25家有数据的银行科技公司中,2022年上半年研发支出有14家在亿元以上,占营收比20%以上的有5家,10%以上的有11家,10%以下的有9家。从同比增长率来看,2022年上半年研发支出增长的有18家,显示出研发竞争依然激烈。
最后,于百程称,未来银行科技将迎来五个趋势,第一,核心系统改造将成为未来银行科技关键点;第二,数据能力、数据治理与数据共享,激活数据要素,是科技赋能业务增长的底座;第三,建立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科技、场景和产业生态,将助力银行数字化进程;第四,信创与安全将贯穿银行科技发展过程;第五,虚拟现实、隐私计算等技术应用给银行业务带来突破点。
报告完整版将于近期通过零壹智库PRO平台发布,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