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短讯!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出坞记 将于今年底前正式交付

2023-06-07 10:29:52 来源:科技头条

白色涂装、流线型船身,身系“敦煌飞天彩带”。6月6日,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宽阔的长江入海口南侧正式出坞。

大型邮轮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整船零件数相当于C919大飞机的5倍、“复兴”号动车的13倍。庞大的体量和复杂的工程,使每一个建造环节都难度倍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三年多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高桥造船)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继攻克了重量重心、安全返港、振动噪音控制等贯穿邮轮全生命周期的三大核心技术,形成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终于建造出“爱达·魔都号”这个“海上移动城”,让国人的邮轮梦即将变成现实。

“斤斤计较”,攻克第一道难关

和大多数人一样,外高桥造船邮轮内装部副部长陈斌毅对邮轮的最初印象也来自电影《泰坦尼克号》。“造个船壳子并不难,难的是怎么建造一座移动的海上城市,并把城市功能集成到船上。”他说,“邮轮建造几乎是以毫米为精度单位。”

“爱达·魔都号”总吨位13.55万吨,有24层楼高,可容纳5246人,使用了12260吨钢材。重量重心控制是邮轮结构建造中要逾越的第一道难关。为了从源头控制重量,邮轮船体约80%是4—8毫米薄钢板。钢材运进外高桥造船时,十几米长的钢板显得十分“纤弱”,像是巨型面条,被小心翼翼地卸载、送进车间裁切。

大型邮轮项目技术经理陈虹介绍,从设计、采购到生产,各个环节都需要“斤斤计较”。“主要的设备入库前都要称重,从分段到总段,也少不了称重,每个季度会做全船重量的统计和计算,通过不间断持续迭代的控制方法来做好重量的过程控制。”

薄板在焊接过程中极易变形。“过去手工打造的产品容易鼓包,脚踩上去就‘咕咚’一声。” 外高桥造船制造部部长助理赵才才介绍,常规的焊接和制造工艺无法满足大邮轮对薄板的要求,智能薄板生产车间应运而生。

在专为大型邮轮配套的国内首个薄板智能生产车间,用到了激光切割、激光复合焊、机器人焊接等多项新工艺,八台从欧洲引进的焊接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穿梭往返。稳定可执行的焊接参数是一开始最难攻克的问题,整个薄板车间一度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历时3个月,1000多次的试验,研究团队终于锁定了第1组工艺参数。2021年12月29日,团队获得劳氏船级社签发的激光复合焊接工艺规程。外高桥造船也成为国内首家在大型流水线上实现激光复合焊应用认证的制造型企业。

与此同时,智能生产车间也炼成一批“多边形战士”。“激光生产线上,50%以上的人已经具备较全面的工程能力,并且同时具备4个以上岗位所需的技能。”赵才才说。

挑战“巨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

“邮轮建造考验的不仅是造船技术和工艺,还有管理模式和相关产业的配套,它是一个综合化、集约化的‘巨系统’工程。”外高桥造船副总经理、大型邮轮项目总建造师周琦说。

什么是“巨系统”?陈虹解释道:“就是研制人员要解决的问题数量比传统民品呈几何级倍增。比如,邮轮全船4200公里电缆总量,是普通民船如一艘30万吨油轮的电缆量的几十倍。在游客看不见的地方,管子挨着管子,将空间塞得满满的,一旦返工,牵一发而动全身。”

首艘国产邮轮在内装部分也遇到全新的挑战。大型邮轮项目总设计师陈刚举例说,在陆地上稀松平常的铁板烧平台和抽风管道,到了大型邮轮上就要求安装严丝合缝、布局精细,不能受到邮轮航行和海浪的影响。更为关键的是,邮轮还要自己解决动力、供电、供水、排污等基本问题,满足5000多人各种休闲娱乐需求。全船136个系统、2500万个零件、4200公里电缆,这是一个既庞大又精密的工程。

“我们干了一辈子造船的领导刚开始非常不理解,建造装修邮轮怎么连个计划都排不出来。实际上,对于工程了解和技术认知达不到一定程度,还真就排不出来。”陈刚说,如果没有计划好,内部装修材料就都要暂时储存在仓库里,而全船2000多个房间的物料将堆积如山。

“我们以前建造民船,从日常性管理到试航回来,大概有500—600条意见,大型邮轮施工中,每天产生的新意见数以千计。”陈刚说。

大型邮轮逼着外高桥造船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脚步。他们开发了新一代智能造船云平台“SWS TIME”,将设计、采购、物流等纳入一整套系统软件管理,达到全流程融会贯通。有了首制船的经验,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的设计建造周期压缩了半年之多。

拉动产业链,打破技术壁垒

“爱达·魔都号”填补了国产大型邮轮空白,使中国成为继德国、法国、意大利、芬兰、日本后,全球第六个有能力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

人们期待“一船拉动整个产业链”。然而,孵化一条完整的邮轮本土产业链,其进程才刚刚开始。

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是,为了船上一个玻璃啤酒罐,外高桥造船曾找遍全国厂商,最终发现只能进口,因为全世界只有德国一家公司生产玻璃的啤酒罐,价格很高且每年产量有限。这只是大型邮轮本土产业链孵化难题的一个缩影。目前,外高桥造船也在想办法孵化国内供应商,实现从推动系统、机电设备、智能控制到内装材料的产业链国产化进程。

大型邮轮整船2500万个零部件带来的“采购需求”,可能会超越绝大多数“重器”和超大工程。这对于国内企业是跨越式发展的一次机遇。通过参与大型邮轮4—8毫米厚的薄板开发制造,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此领域一举形成规模化的核心竞争力。该公司技术专家单承勤说:“团队自2016年开始,经过两年的技术攻关,终于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在邮轮用钢板产品技术、生产制造等环节的技术壁垒。目前,邮轮产品的成材率提升到了91%。”

“爱达·魔都号”将于今年底前正式交付。这艘白色巨轮将从上海驶向深蓝,驶向更绚丽的远方。

关键词: 大型邮轮 国产大型邮轮 造船业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