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太原每2565人拥有一家便利店,被业者评价为“好”……10月17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25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太原市以91.1的总体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福州市、厦门市。
亮眼成绩背后,值得关注的是如何借势发力,将现有优势转化为增长动能,主动挖掘服务潜力。
便利店的服务潜力,并非简单增加商品种类或延长营业时间,而是要跳出零售载体的单一定位,围绕居民“即时化、场景化、个性化”的生活需求,挖掘“商品+服务”的复合价值。可以从“卖东西”升级为“解难题”——如为加班族提供现制热餐与办公文具应急,为老年人提供代缴水电费与健康检测,为宝妈提供婴儿用品临时补给,甚至成为社区信息发布与邻里互助的中转站。例如,日本便利店7-Eleven服务模式覆盖面广,门店不仅售卖商品,还整合了ATM取款、快递收发、门票预订、税务代缴等200余项便民服务,便利店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三空间”。便利店从消费网点升级为民生驿站,才能以细致服务触达居民需求。
深挖服务潜力是便利店突破同质化竞争、融入城市服务的必然选择。如今,居民生活节奏加快,碎片化需求日益凸显:深夜回家想喝一口热汤、临时出差忘带充电器、老人独自在家需要打印体检报告……这些看似零散的需求应当被看见、被重视。深挖服务潜力,如在老旧小区周边增设适老化服务,在办公区增加商务配套,提升了便利店的用户黏性与盈利能力,为民生服务添砖加瓦。
要精准对接区域需求,避免盲目复制统一模式。不同区域的居民需求差异显著,办公区的年轻白领、老旧小区的老年人、学校周边的学生,需求痛点截然不同,若用一套服务方案覆盖所有门店,容易造成资源浪费。要首先做足市场需求分析:先通过门店日常互动、社区走访等方式,摸清所在区域的人群结构与核心需求,再定制服务内容,让服务精准匹配场景。例如,在办公区周边,可重点提供现磨咖啡、简餐预订、文件打印与临时寄存服务;在老旧小区,可增加老年餐加热、代订药品、血压测量服务;在学校周边,则强化文具补给、学习资料复印与平价零食供给。同时,联动周边机构,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定期健康检测,与家政公司共建便民服务对接点,推动服务更专业、更全面。
便利店的门店密度,丈量着城市的便利半径;而服务的深度,温暖着居民的生活日常。深挖服务潜力,从来不是便利店的“附加题”,而是以商业之力回应民生需求、让城市更有烟火气的“必选项”。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