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今日播报!文艺闹新春,欢乐送到百姓心坎里

2023-02-08 21:59:4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资料图】

“过大年唱大戏”“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为丰富群众新春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幸福感、获得感,春节、元宵节期间,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把文艺送到百姓家门口,为节日增添了文化味、艺术味,让年味儿更浓、乡情更深、过年氛围更热烈。

闹新春,文艺活动不可缺席。不管是线上春晚的精彩纷呈,还是线下活动的热闹欢快,春节期间人民群众的欢乐与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密不可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在这个合家团聚、其乐融融的节日里,老百姓最喜欢什么样的文艺活动?想要通过文艺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首先要精准识别群众需求。

过节图的是个热闹与欢乐,放松与团圆,祈福与祝愿,健康与平安,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过节的形式在变,内涵不会变。从传统年俗角度讲,春节期间的热闹与欢乐依赖于各种文艺元素,如写春联、送春联的挥毫泼墨,过大年唱大戏的名角儿巡演,唱山歌、唱民歌的歌声联动,舞龙舞狮、跳齐舞的非遗表演,老百姓记忆中的春节既有鞭炮声,更有锣鼓声、戏声、歌声、祈福的钟声,春节活动越丰富,年味儿就越浓。从现代文化需求角度讲,过年放松与团圆的形式更加多元,如一家人走进影院在观影中享受合家欢,三五老友相约练歌房在一展歌喉中忆青春,左邻右舍齐聚文化广场在歌舞中增进情谊,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风貌焕然一新,群众的节庆活动也在不断升级迭代。

丰富人民群众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之义。春节期间,如何用文艺丰富年味儿,把欢乐送到人民中,是所有文艺院团、广大文艺工作者需要思考及践行的课题。在笔者看来,文艺闹新春,要闹进新年氛围中,更要闹到百姓心坎上。

一是送欢乐下基层既要考虑我们有什么,更要考虑百姓需要什么。比如各级书法家协会开展的新春写春联、送春联活动,无论是进社区还是下乡村,总会迎来群众围观、排队,尽显节日喜庆。恰恰因为这种文艺活动不仅向人民群众传播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实际需求。还有各地开展的过大年唱大戏活动,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早早吃过饭,拿着小板凳,边聊天边等敲锣开戏。大人们守着乡村大戏台翘首以盼,小孩们也挤在人堆里学着戏腔,还有小商贩叫卖着各种小吃,台上台下好不热闹。准时开唱就像是赶赴一场与广大戏迷的约会,为他们送上新年鲜花与祝福。因此,各类文艺团体开展文艺活动应当以人民需要为中心,精准满足群众需求,让文艺发展新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二是组织开展文艺活动既要讲数量,更要重质量,既要讲时长,更要讲时效。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艺需求,各地在策划春节文艺活动过程中,往往通过“拼盘”方式汇集各种文艺形式,有时为了求全,结果反而不尽如人意。其实,各地春晚、春节文艺会演、线下文艺活动等不必为了囊括所有艺术门类而强行“拼盘”,更不用为了时长盲目“凑数”,着力于艺术特色、地方特色、作品特色或许更有效果。比如在云南大理的一些乡村,音乐人自发筹办乡村音乐会,唱响云南山歌,活动不仅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相关视频也在网上引发热议,让人对那里心生向往。还有各地组织的闹元宵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奉献无限的精彩,真正把欢乐带给了当地群众。

三是开展春节文艺活动在形式上既要尊重习俗守传统之正,更要创新表达方式,满足青年一代的审美需要。比如在赏花灯、猜灯谜等传统闹元宵习俗基础上,开展趣味性十足的元宵诗词大会,带动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展现自我,以文会友,共度佳节;在秧歌、高跷、扇子舞等演出间隙设置互动体验环节,引领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品味节日文化,尤其带动年轻观众参与表演,让普通百姓成为文艺活动的主体。事实上,为了让年轻人充分感受不一样的年味儿,各地可谓各显神通。比如在刚过去的元宵节当晚,重庆天地第五届元宵庙会就推出了系列精彩活动:上演国风汉服华游,呈现悠扬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之美,为广大汉服爱好者带来不一样的汉文化体验;真人演绎国粹《簪花仕女图》,现场穿越《梦华录》,感受同款花月宴;特邀艺术家带来国乐表演,让广大群众一饱眼福。

四是文艺活动及文艺演出既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春节文艺活动承载着中国传统年味儿和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是滋养百姓心灵的重要精神大餐。过大年看大戏,那些经典戏曲中呈现的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传统美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新春文艺会演,那些艺术形式随着一部部力作在无数儿童的心灵深处播下艺术的种子;民间文艺展演,那些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一代代孩子的成长得以传承。因此,在合家团聚的新春佳节奉上文艺大餐不仅要注重节目的轻松欢快,更要注重轻松中传递的正向价值观。

如今,春节、元宵节的相关文艺活动在热闹与欢乐中逐渐接近尾声,但是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上,坚守人民立场,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依然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新时代,老百姓对美好生活也有新期待。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人民的精神富有被提高到更重要的位置。为了更加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要开展一系列文艺惠民活动,同时也要推动送文艺进基层活动机制化、常态化。广大文艺工作者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更要在“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程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欢乐持续送到百姓心坎里。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08日 13版)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