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石阡县内的部分中小学生跟着封青海的父亲封武学习“说春”。封青海 摄
中新网贵州石阡2月9日电 题:“00后”青年延续千年“说春”民俗让非遗传承发展
贵州石阡“00后”青年封青海自13岁以来,每年立春节气前后都会担任半个月的“官”,与大众熟知的“官职”不同,他担任的“春官”需要走村串寨去“说春”,为农户开财门、送祝福、讲农时、劝农行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癸卯兔年,封青海第一次自己独立出门“说春”。半个月来,身穿“官服”、手持木刻春牛的他,每天早出晚归,挨家挨户唱春词、送春贴、报春信,祈愿主人家风调雨顺,延续中国几千年“说春”民俗。
“说春”古名为“鞭春”,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习俗,在中国已有上千年历史,“说春”之人也被称为“春官”。“说春”是石阡侗族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综合性民俗活动,在《石阡府(县)志》上对“迎春”及“说春”活动开展均有相关记载。
图为土库曼斯坦青年斯拉睦跟着“春官”封武学习“说春”。封青海 摄
“唐朝差我送春人,特来贵府开财门。”是封青海到访农户家说的第一句话。进门后,他一边用五声调式哼唱春词,一边把手中身披红布和麻线的春牛摆放在农户的堂桌上,主人家递茶,封青海就会唱关于茶的春词,递酒就唱关于酒的春词。
对于自己第一次独立出门“说春”,封青海坦言,“刚开始内心比较紧张和忐忑,但看到主人家热情相迎后慢慢就放开了,他们很高兴也很惊讶会有这么年轻的‘春官’来家里说春。”
即将23岁的封青海13岁就开始跟着父辈去“说春”,在校读书期间他也常把“说春”二字挂在嘴边,不仅给身边同学唱春词还给他们讲述封氏说春的历史,即使现在毕业工作了,他也会特意请假回来“说春”。
聊起“说春”的春词,封青海侃侃而谈,“小时候爷爷和父亲常会说起他们外出‘说春’的经历,说到兴起还会唱上几段,那时候我就十分喜欢‘说春’的腔调。”
封青海介绍,正春的春词有5首,如二十四节气、四大布周等,这些都是祖辈传下来的,不能随意变化。野春的春词则比较随意,虽然也有春词范本,但春官不一定非要照着说,优秀的“春官”会根据实际情况即兴编词演唱。
连日来,封青海走访了石阡县内的5个村寨,当地老百姓都十分欢迎并以礼相待,如会送一些粮食或者金钱来酬谢。“‘春官’的到来不仅代表着春天的降临,也将喜庆和吉祥送进千家万户。”
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石阡说春”是该项目最具代表性的扩展名录之一。作为石阡说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封青海坦言,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说春”的传承发展工作。
“即使现在大家都有手机,很少有人看纸质日历,我也会坚持去‘说春’。”封青海说,随着时代的变化“说春”也在发生变化,除了节气农时知识传播和送吉祥祝福外,还可以进行勤俭节约、孝道以及国家政策的宣传。
2023年,来自土库曼斯坦的青年斯拉睦,跟着封青海的父亲封武在石阡当了一天“春官”,不仅学习唱春词,还穿着“官服”走村入户去“说春”。
在斯拉睦看来,过去春词里的时令节气是农耕生产的唯一指南,如今的“说春”更像是一场融入生活里的“春天的仪式”,以大家都听得懂、有共鸣的方式,传递着农耕文化和民俗图景,更保留着中国民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朴实态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