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33岁的刘国宁,是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的一名“羊三代”。2015年,他返乡创业,拿起了“新农具”,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家乡的羊肉。八年来,他的网店年销售额从最初的50万元增长到一亿元,在山沟里闯出了一条电商的“羊”关大道。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位“新羊倌”。
、
甘肃“85后新羊倌” 刘国宁:我是刘国宁,是个“羊三代”,也是“新羊倌”。从我爷爷到我父亲,我们世代是养羊的。我们这里交通也不方便,谁也没想到,会通过养羊能致富。
刘国宁父亲 刘仲明:2014年,家里有300多只羊,当时那个时候销不出去。刘国宁就在青岛那边创业。后来我说在外面,你给咱们想办法,看能把咱们这个肉卖出去吗,后面通过电商这个途径,没有想到仅仅几个月就把300多只羊销售出去了。
甘肃“85后新羊倌” 刘国宁:这件事情对我触动挺大的。当时2015年有国家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还有一个就是政府有创业相关的政策,所以我就决定回来创业。刚回来咱们这边交通不方便,家里面信号也没有。最开始,我一接单编辑成短信发给我父亲,我父亲得爬到半山腰,去接收信号,那时候在路上要走四五天时间,顾客收到货全部坏了。快递后面都赔得不行,都跟我们不合作了。当时对我们来说确实困难挺大的。
最近几年,柏油马路修到了我们村口。以前去县城的话需要三个多小时,现在只需要40分钟。高铁、高速也都通到了我们家门口。我从顾客下单,最快24小时,最慢的话也就72小时左右,就将我们的羊肉送上了北上广顾客的餐桌上。
甘肃“85后新羊倌” 刘国宁:现在我们销量越来越大,我们整个羊产业链现在越来越完善,包括从育种、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物流,包括现在在我们这见到农业专家,还有国际一些专家教授,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甘肃“85后新羊倌” 刘国宁:农业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我们现在全县的人民都在使劲。去年我们公司通过电商销售羊肉一亿多元,今年的目标是翻一番。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我一样返乡创业成为“新羊倌”,共同发展我们环县的羊产业。
未来我们要怎么样把羊养得更好?怎么样把羊卖得更多?还有哪些政策能更进一步助力我们当地产业发展?我期待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听到更多关于农业农村还有电商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声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