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这里的鹅卵石和这些有什么区别?”
站在江北嘴的江滩边,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董孟指着脚边颜色各异的石头发问。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4个地球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的“穿越重庆山脊,寻找沧海桑田的地质秘密”系列活动,带领媒体记者来到了中心城区的江边、步道,从地质角度探秘江与城的关系。
(相关资料图)
江北嘴千厮门大桥下江滩。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供图
石头“讲述”重庆城市变迁故事
记者一行来到江北嘴江滩公园位于千厮门大桥下的江边,枯水时节裸露出着大片的滩涂。就在这片滩涂上可以发现亿万年来重庆城与江的变化。
“红色泥岩是侏罗纪时期形成的,当时重庆还是一片湖泊,气候炎热干燥,因此这也成为构成渝中半岛地基的岩石。”
董孟又指向一旁鹅卵石堆叠在一起的岩石:“这些是砾岩,形成于几千至1.2万年左右。”
而散落一旁的颜色各异的鹅卵石则是近现代随河流冲刷出现的。
不同地质时代的河漫滩出现在同一个位置,这是为何?董孟解释:“长江的发育经历了五次地壳抬升,每次抬升河流下切河床会下降、周围基岩受挤压上升。”他介绍,长江和嘉陵江在演化过程中发生着强烈的下蚀作用,河流不断侵蚀地表的岩层,河床高度不断下降,而渝中半岛在地壳的抬升和河流下切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
佛图关隧道。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供图
石头助力重庆城市发展
此外,在大家熟悉的“开往春天的列车”打卡地,佛图关步道沿途可以发现不少防空洞,经过多年风霜为何依然保存完好。
“此处这些洞穴所在之处的岩石岩性为泥岩,因泥岩硬度较低,更容易挖掘,防空洞的顶板为砂岩,因砂岩质地坚硬不易垮塌可很好的作为防空洞的支撑。” 董孟从地质角度为大家解释了岩石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看到不少市民打卡轨道佛图关站以及“开往春天的列车”,他也补充道,这一列车所穿过的佛图关隧道所开挖位置的选择原理就与上述防空洞的岩石选择相同。
据了解,本次科普活动路线是基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开展实施的“重庆市中心城区重要地质遗迹资源评价”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挖掘地质遗迹资源点的科普价值所形成,通过实地考察,向参与者讲述重庆大江大河与城市生长之间的地质故事。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地调院院长任廷聪正在给记者介绍砾岩。
“下一步,我们将梳理地质遗迹评价(项目)成果,建立重要地质遗迹名录表和数据库,服务于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和国土空间规划。”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副队长谭颖介绍,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还将在此基础上,牵头创建地质遗迹科普示范点,推出精品研学路线,同时利用全景影像等数字化成果建立微网,让公众身临其境了解地学故事、普及地学科学知识,服务于地学旅游科普以及城市提升行动。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王玮/文 记者 谢鹏飞/图、视频
(本文来自新重庆客户端APP,请至各大应用市场下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