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论光伏行业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2023-04-25 11:32:08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

2018年5月27日,SNEC第十二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在上海拉开大幕,遥想当时,光伏行业的弄潮儿摩拳擦掌,指点江山:一边是纳斯达克上市群雄,顶着欧美双反在全球市场浴血拼杀,另一边是国内开始崭露头角的技术大咖们,为即将到来的单晶时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展会宾客觥筹交错间,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资料图】

然而就在几天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这份后来被称作531新政的文件,以近乎残酷的一刀切的方式给整个行业泼了一盆冷水,旧王谢幕,新王登场,顷刻兴亡过手。

2018年的531之后的几天,那是还颇懵懂的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主要的论点是绝境中更要保留希望,只要太阳仍在发光发热,行业美好的明天就一定会到来。

可是谁又能想到,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竟能如此相像。

今天,中国光伏行业和5年前确实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企业家们已经从上游到下游,几乎对这个行业完成了统一:供应链、设备、工艺、技术、人才,除了一些细分的领域,中国的光伏企业在各个环节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根据国家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82.7万吨、357GW、318GW、288.7GW,行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也第一次突破GDP占比的1%(2022年全国GDP为121万亿)。

今天,曾经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属于雷区的海外也不再神秘,在东南亚,南美和中东,属于中国人的光伏工厂陆续投产,上演的故事比起曹德旺和福耀玻璃的美国故事精彩毫不逊色。在海外的中国公司产能之大,使得美国人惊讶的发现,从2013年开始双反了中国10年,最后美国市场上的行销的组件依然是那些熟悉的中国品牌。

今天,通威和隆基双王在位,2022年两家公司分别赚取了超过250亿和147亿的净利润(笔者写此文时通威2022年财报尚未发布,使用的数字来自其业绩预告),令一众同行相形见绌。这个数字是怎样的概念呢?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是中国航天系的双雄,主营业务包括战略核武器、弹道导弹等一系列国之重器。按照《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名单统计,2021年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集团利润分别为30.99亿美元和21.08亿美元,分别低于通威和隆基。施正荣博士在当年喊出拥硅为王的口号时,恐怕也没有想到过登基的新王会有着这样的能量。

然而与光伏行业的如火如荼不同,放眼近年全球经济环境,是一幅完全不同的光景。三年疫情,对无数的实体和非实体经济带来了重创;持续已经超过一年的俄乌战争让欧洲能源价格居高不下,进一步带来的是持续的高通胀;美国的暴力加息让金融行业哀鸿遍野,银行破产、基金清算,手里有钱的人比手里没钱的人陷入了更深的焦虑。一边是全球几乎要陷入大萧条的经济危机,另一边是全行业的大力扩产、高歌猛进;一边是一流高校的本科生找不到工作去送外卖,另一边是头部企业用堪比投行的高薪疯狂挖人;一边是以房地产行业为首的企业纷纷暴雷,另一边是全行业各家企业利润屡创新高。光伏行业的光鲜亮丽和整个市场的大环境似乎形成了及其鲜明的对比,这离奇的光景不禁让还尚存理智的人发出了必然的疑问:这一切真的可以持续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用第一性原理,回答另一个问题,光伏行业的产品是什么?答案非常简单,是电。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电站,逆变器支架等等,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产出电,电力的需求是光伏的终极需求,电力的供需关系是光伏终极的供需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不妨来深挖预测一下,整个行业的未来会走向哪里。

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在中国,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22年中国全年电力消耗为8637TWH,用这个数字除以一年8760个小时,得到中国平均电力功率需求为988GW。实际考虑到用电峰谷、电网匹配、备用调度等问题,实际中国的发电供应是远高于这个数字的。同样是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22年中国全部发电设备容量约为2564GW,大概是平均用电功率需求的3.72倍(这个倍数我们姑且称之为装机冗余比,还请各位读者记住这个说法,因为后续还会不断提到),其中又可以分成主要五个部分:

在这个表格中,好的消息是,光伏发电装机历史性的超过风电,以392GW的装机量荣登中国新能源发电榜首。不好的消息是,中国电力装机总量的2564GW中,757GW已经被新能源吃掉,而水电作为零排放且成本极低的发电方式,短时间内光伏也看不到取代的可能。极限情况下,哪怕中国彻底弃用火电和核电,整个市场的极限需求也只有1300GW左右,而考虑到光伏仅能在白天发电的特性(一年8760个小时,年平均光照达到2000小时的地区都已经算是阳光资源丰富了),以及储能技术在成本上尚不成熟,实际的市场存量只怕还要小的多,哪怕我们以最乐观的情况估计,按照2022年的数据,整个中国电力供应中,光伏的存量市场应该也不会高于500GW。

看完了存量市场,我们再来看一看增量市场,2022年中国GDP增长3%,全社会用电量增加3.7%。根据经济学家普遍同意的观点,一个经济体基数越大,工业化程度越高,则其经济增长速度就会逐渐放缓。我们假设未来中国能够长期维持3%的经济增速,以及3.7%的电力需求增加,按照上文提到的,我们给每瓦电力需求配上3.7倍的装机冗余比,可以得到中国电力需求的增量市场,大约是284GW每年。我们继续以绝对的乐观主义精神,假设其中1/4都使用光伏装机(光伏实际发电时间只有全年时间的不到1/4),不过71GW。考虑到大环境的不景气,以及制造业近几年的转移趋势,新增用电和装机需求的数字应该只会更低。

这是多么令人意外和沮丧的数字!作为全球最大光伏市场的中国,居然只剩下500GW的存量需求,而这500GW一旦装完,每年市场规模就只能维持在60-70GW左右,甚至还不够通威和隆基两家龙头企业分!

既然国内的市场注定是一片红海,那么我们放眼全球,情况是不是会好一些?笔者通过英国石油公司2022世界各国电力结构报告中的数据(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22,71st edition),整理了一份2021年,G20国家电力消耗情况的统计表,具体如下(为避免重复计算,这里不包括中国和欧盟,表格里我们称其为“G18”):

2021年,G20国家消耗了全球电力的80%以上的电力,这其中除了俄罗斯和加拿大因为纬度过高的原因可能不太适合光伏发电,其他国家无疑都是光伏产品最主要的市场。

在我们继续分析之前,还有一个概念必须要说明,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电力消费国,电力生产国,以及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基地,加上幅员及其辽阔,对供电安全的要求可以说是世界最高标准。中国高达3.7的装机冗余比,这个设置放眼全球都是极高的。作为对比,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力消耗国,全年用电4406THW,平均用电功率需求502GW,而美国的发电装机总计1143GW,装机冗余比2.27,大大低于中国。而理论上国家幅员越小,用电量越低,则这个比值就会越低。各国的实际发电装机量的数据混杂,笔者在网路上并没有找到非常权威的数字,所以我们粗略的假设G20国家的装机冗余比2,即1W的平均电力需求配备2W的发电设施。

按照这个假设,套用之前分析中国电力需求的方法,笔者也计算了一下中国外的G20国家的发电装机整体状况:

和中国的情况类似,光伏行业在全球市场的主要存量在于取代化石能源的发电装机(核能可能也是光伏可以部分取代的能源之一,但是目前趋势还不明显),而相对于中国,G20国家中不乏沙特、俄罗斯这样短期内很难放弃化石能源投入新能源怀抱的国家。这里我们依旧以非常乐观的心态来看待未来,假设G20国家的化石能源发电有1/3将全部被光伏取代,那么这个全球主要光伏市场的整体存量,应该在600GW左右。

而增量方面,全球的表现要略弱于中国,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Electricity Market Report - July 2022),2022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大约在2.4%左右(过去10年全球平均电力增长大约在3%左右)。由于电力需求和装机冗余比都要低于中国,仔细计算下来,全球发电需求的增量市场只有区区76GW,我们更加,更加的乐观一些,这些增量中的一半都由光伏提供,也不过是每年新增38GW的需求。

呜呼!原来所谓风光无限的海外市场,也比中国的情况乐观不到哪里去。就算我们完全不管各个国家复杂的关税壁垒,以及海外已然非常庞大(最保守估计也有50GW以上)的产能,仅靠目前中国厂家已有的350GW左右的产能,在满产的情况下,不过3年多,就可以吃光整个存量市场,然后靠着每年可能不到150GW的增量市场过活。

看着这个数字,笔者联想起十几年前,自己刚入行的时候,我的第一位领导也是彼时的光伏大佬之一,执掌的公司也作为行业龙头一时无二。那时候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说法,是光伏行业的命运就是不断的降本,降本再降本,等到平价上网的那一天来临,整个行业才能迎来真正的发展与腾飞。从过去10年的情况来看,这个说法完全正确,行业的各个环节不惜一切代价的降本,终于在2019年迎来了平价上网的这一天。而正如普遍的预料,价格的下降带来了市场的大爆发,随之造就了一批几千亿市值的行业龙头。现在回首,那确实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激情的年代:对彼时的产能来说,平价上网之后的市场几乎看不到边际,无论在新技术、新产品上烧了多少钱,只要在成本上能够取得突破,都会有足够广阔的市场空间给予奖励(PERC技术的突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时至今日,随着整个光伏市场边际的逐渐清晰,这套过去10年行之有效的逻辑,可能已经不那么有效了。诚然,技术更先进、价格更低的产品在市场上永远会有竞争力,但是因为市场的总量有限,为了降低成本付出的研发、设备、人工等各种成本,是否能够靠有限的市场回收,照理说是每个企业现在必须考虑的问题。客观的说,在储能技术有大的突破之前,光伏市场的规模不会迎来下一轮的大爆发,而现有的技术日渐成熟,取得突破的代价也越来越大。几乎可以确定,在并不遥远的将来,行业的某些先驱会骤然发现更新某些新技术所要付出的代价要大于其收益,为行业军备竞赛重重的踩下一脚刹车。

可惜的是眼下我们还完全看不到这个迹象,TOPCon,异质结,颗粒硅,钙钛矿等等,各种新技术依然刺激着各路大佬的神经,行业内的资金和行业外的资金疯狂涌入,不计成本的投入新技术、新产能,行业里的新朋旧客们都幻想着自己可以在新时代的新技术上弯道超车,幻想着储能的技术会有所突破、电动车的发展会带来电力需求的大增,市场足够广大,大到能让自己复制单晶和PERC时代通威、隆基、中环的辉煌,最后登基成王。但是!现在就可以非常确定的说,对在牌桌上的大多数人来说,最后留下的应该只有一地鸡毛而已。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

当下的光伏行业,手持用巨量产能编成的渔网,捕尽市场当下一丝一毫的需求,甚至要网住未来市场一丝一毫的需求,用一句网上流行的话来形容,做到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这真是一个可悲又可叹的循环!发展,扩产,产能过剩,破产潮,再发展,再扩厂,再过剩,再破产。这个资本主义的经典循环是如此简单易懂却又如此难以避免,最终成为了套在光伏行业,乃至整个中国企业家头上挥之不去的枷锁。这一轮的循环可能比过去更加的有破坏力,一方面几个行业龙头都积累了相当的弹药,另一方面还有大量的外来资本参与这一轮产能过剩的内卷,当潮水退去,大家挣扎求生的时候,只怕其残酷程度会超过大家的想象。

我们有没有办法跳出这个循环? 这本来时写这篇杂谈的初衷,然而就在几个小时前,一则新闻被报道出来,一家名为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成立,五粮液证券部工作人员透露,目前集团确实在考察新能源领域,集团很看好这个领域。笔者不禁联想,此时,就好似一个破落冷清的街道上,只有一家打着“光伏”招牌的赌场灯红酒绿,散发着诱人的气息,被吸引而来的赌客们一边大声疾呼,一边往赌桌上下注,加注的声音此起彼伏。这种时候,就算有人在赌场内大声疾呼十赌九输,大家不要盲目跟风,那微弱的声音瞬间被又有谁能够听的进去呢?

在饥荒的时候,假如有20%的人因为粮食不够注定要饿死,那么粮食绝对不会只涨价20%,而是会涨价到20%的人彻底负担不起,剩下80%中的大多数人为了吃上饭,也几乎是付出了全部身家的代价。同理,在市场只能满足50%或者更低的人的需求的时候,价格不会只下跌50%,而是会一口气跌到50%的人破产,没有破产的人同样会付出沉重无比的代价,这样的故事仅在光伏行业里,2012年发生过一次,2018年又发生过一次,屡试不爽。如果说人可以从历史中学到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人永远也不会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2018年SNEC之后,随着过剩的产能和531的新政,行业陷入了低迷。今天随着疫情的离去,推迟了近1年的SNEC又要再次召开,虽然经济大环境非常低迷,虽然新的全球金融危机的雾霾在天边逐渐浮现,虽然各种贸易战和关税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是整个行业依然弥漫着轻松欢快的气息,大家看着过去的成绩沾沾自喜,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也许正因为我们从事的是光伏,所以这个行业的伙伴们都更加的开朗、乐观,哪怕在最黑暗,最困难的时刻也会选择拥抱阳光,拥抱希望。这对于你我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我们还是用下面的一段话,作为这篇杂谈的结束: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