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唯美主义”?
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是19世纪后半叶颓废主义大潮中的一个支流;唯美派是近代欧洲文艺思潮中有深远影响的艺术流派之一。它的影响可谓地贯东西,时延今日。唯美主义片面地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和美的超功利性,导致对艺术的思想性和功利性的否定,使艺术走上反理性主义、形式主义和耽乐主义的迷途,这是后人应引以为戒的。
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
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
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
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和奥菲尔·戈蒂埃在法国推广了这一观念,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
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
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
唯美主义视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和雪莱为先驱,也受到了拉斐尔前派的影响。在英国,唯美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卡·王尔德和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这两个人都接受过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
和唯美主义运动有关联的艺术家包括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和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唯美主义思潮对室内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唯美主义的室内设计师们喜欢以孔雀羽毛和蓝白相间的中国瓷器作为装饰。唯美主义运动曾经受到来自杂志《笨拙》以及吉尔伯特和苏利文的小歌剧《忍耐》的嘲讽。
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是谁?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流行颇为繁复的时尚风格,竭尽雕琢之能事。维多利亚风格席卷整个社会潮流的,服装,艺术、建筑、文学都是这种风格。于是出现一些艺术家、文学家掀起了一股反对维多利亚风格的唯美主义运动。唯美主义运动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是比较松散的运动,他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观点,提出来“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要纯粹的为美而美。
《黑与金的夜曲——重新坠落的烟火》
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英国作家与艺术家奥斯卡·王尔德、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和雪莱、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艺术家包括詹姆斯·惠斯勒和但丁·罗塞蒂等等。惠斯勒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画讲究画面布局、整体色调,以及女性的姿态、衣饰等,并且配合音乐命名,成为他画作的特色。詹姆斯·惠斯勒与温斯洛·荷马、托马斯·艾金斯被视为十九世纪后半期美国写实油画的三巨头。詹姆斯·惠斯勒是一个令美国艺术格外骄傲的名字,在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詹姆斯•惠斯勒全名是詹姆斯·艾伯特·麦克尼尔·惠斯勒,1834年7月11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洛维尔,父亲是少校铁路工程师。因为父亲被任命建筑圣彼得堡到莫斯科之间的铁路,全家于1843年迁往圣彼得堡。喜欢画画的惠斯勒在受过绘图训练之后,进入了圣彼得堡的皇家学院。由于一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他在1848年被送往伦敦继续学业。
在他15岁时父亲病逝,1851年,他随母亲回美国入西点军校,1854年他被学校开除。经国防部长说情入国家测绘局制图,由于他用艺术方法绘制地图,于是又被解职。惠斯勒在书上看到巴黎画家多采生活的描述,决心前往巴黎学画。1855年底,他到达法国,21岁的惠斯勒决心学画,入格莱尔画室,这期间他推崇委拉斯开兹,尊重安格尔,喜欢库尔贝,专靠临摹古画为生。在结识了亨利·方丹·拉图尔和另一个法国画家阿尔封斯·格勒若之后,他们一起成立了“三人社团”。
《瓷国公主:粉红与银色》
在巴黎,他向格莱尔学习,与画家库尔贝相交甚好,之后又与马奈以及其他年轻画家过从甚密。1863年,在“落选作品沙龙”中与马奈《草地上的午餐》一起,展出他的第一幅重要大型绘画《第一号白色交响曲:白衣少女》,画中爱尔兰姑娘同时也是库尔贝的模特儿,金黄色的头发、柔和、亮色调的布幔以及铺在地板上的狼皮,构成了一和谐的韵律。惠斯勒与占统治地位的学院派艺术及沙龙观念,始终存在著分歧,也受到很多讥讽与嘲弄。
他的画被巴黎沙龙拒绝了,于是他一怒之下26岁的惠斯勒来到伦敦,他认为巴黎人不配拥有他的绘画。迁居伦敦,开设自己的画室从事创作活动。1864年,他完成了白衣少女三幅组图的第二幅《白色交响曲第二号:小幅的白衣女郎》,这也是惠斯勒的“东洋”时期最美的作品之一。
《白色交响曲第二号:小幅的白衣女郎》
白衣少女靠在壁炉台上,侧着面,镜中映出她正在沉思的面庞。因为画家对日本工艺品很感兴趣,所以在他的画中有许多具有日本风情的物品:画面中少女手中的扇子,红蓝花瓶上的图案等。这幅画画面的表面被单纯的线条和大胆的色块分割开来;粉红色的花从右下角显现,既表现了前后层次,更增添了装饰的意味。惠斯勒的朋友温朋被这幅画的美丽打动,为它写了一首题为《镜前》的诗。当这幅作品在皇家美术学院展出时,这首诗就贴在画框上。
关键词: 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 欧洲文艺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