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何以中国】文脉颂中华·国潮少年派|“雕”出文化底蕴,“刻”下时间足迹

2023-07-11 14:57:42 来源:未来网


(资料图)

小小的木刀剥下一片片木屑,沙沙的打磨声中逐渐浮现出精细的纹路,将人们置于工艺之美的殿堂。雕刻作品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雕刻匠人们的一刀一刻都嵌入了最美好的祝愿和最深厚的民族文化,给予我们关于历史的无限遐想。

雕刻艺术发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一块平平无奇的木料在匠人的巧手之中变化出大千世界的缤纷万物。在木雕中我们看到古建筑的硬朗结实、构思精巧,感受神兽的威风凛凛、栩栩如生,感叹于细微处的匠心独造、精妙巧思。“千刀万凿雕出来,一处不顺付东流”,雕刻技艺讲究分寸和力度,更讲求耐心,越是生动的造型越需要沉静的创作,才能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非遗的传承要想在当下“破局出圈”,就要既不忘记根本,又适应于新的变化,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目光。木雕的传承发展为非遗焕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融入生活才能永葆活力。如今,木雕不只是伫立在地面的艺术形式,也可以是更加贴近日常的首饰挂饰。广东省博物馆开发潮州木雕系列文创,具有美好寓意的“一鹿繁华”木雕摆件让非遗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扬州木雕日前也推出缩小版的金丝楠木文昌阁、文房四宝、楠木枕等一系列木雕文创产品,让非遗成为人人可触摸到的艺术,让更多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到非遗,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受益人。

木雕的传承发展也需要一个个匠人的坚守。我们不能让手艺人变成孤独的“守艺人”,坐着冷板凳的匠人也需要时代炙热的目光。如今,师徒传承仍是较为主流的非遗传承方式,由于技术的专业性,年轻的学徒必须在青少年时期就得到师傅手把手的教授和指导,再加上自己背后的刻苦练习,最终才能学到绝活、领悟真谛、成就匠心。而今不少中小学将木雕引进校园,孩子们在木雕师傅的指导下,亲身体验着非遗的艺术魅力,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增强了他们的文化归属感认同感。此外,社会的合力能够成为非遗蝶变腾飞的助推力,2018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木雕专业委员会成立,为全国的木雕匠人打造了一个专业的交流共享平台,木雕匠人们在此传递信息、传承艺术、传播文化,让木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在一个个精美的木雕中,我们看见了时光的印记,也看见一代代匠人的传承与坚守。从传统工艺到文化IP,木雕正在以崭新的面貌拥抱时代,全力奔赴下一个高光时刻!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