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4月23日电题:“猫猫”的突围——一家书店的坚守与开拓
新华社记者吉哲鹏、王明玉
一类书、一家店,如何快速“吸粉”上万书友?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生存?在云南昆明的大型茶叶批发市场雄达茶城里,这个名叫“猫猫”的书店正用自己的坚守和开拓,努力从实体书店经营困境和疫情影响下突围。
在这个茶城,猫猫书店“窝”在一栋商铺的二楼。书店规模并不大,占地面积只有约180平方米,去年营业额300多万元。作为实体书店来说,这份疫情之下的成绩已颇为亮眼。今年前4个月,书店又卖出2600多本书。
4月,昆明时阴时晴。42岁的周重林身着长衫走进猫猫书店,一块“茶业复兴”牌匾挂在墙上,透着安静与淳朴。近年来,因为《茶叶战争》《茶之基本》等著作,他在茶文化界颇有名气。
在这个满是各类茶商的大型茶叶批发市场里,猫猫书店并不孤独——它的根子扎在“茶堆”里,只卖与茶有关的书籍,目前已有5000多册世界各类茶书、200多本珍稀古籍。这里没有一些“网红”书店里常见的点心、文创产品,也听不到流行音乐,只闻得到茶香和书香。
2015年,在雄达茶城一条深巷里,周重林与夫人成立了书店。随着规模越来越大,2019年书店搬到了现址。“书店搬家后不久,疫情就来了,人流大减、生意惨淡,刚有点起色就要撑不住了。”他说。
为了维持书店经营,周重林身兼茶文化学者、书店老板、主播、自媒体从业人士等多重角色,开始了突围之路。
2020年8月,他与一家茶企共同发起“看见茶文化”茶书展,展出《茶叶全书》《茶经》等经典茶书。靠企业每年给展览资助的16万元抵了房租,书店算是挺过来了。
光有书,没人看也不行。猫猫书店先从周边的茶商、茶客和社区做起。依托茶城300多户茶商,书店和许多茶商形成了“买书送茶、买茶送书”的合作模式,书店办茶会、茶商帮书店推广,茶文化、茶产业共同发展,书店也迎来第一批固定读者。
在猫猫书店,所有书籍都是正面平铺摆放在书架上,书名一目了然,方便读者翻阅,这与多数书店里书脊朝外的摆放方式大不相同。为了吸引读者,书店还打造了一站式“看、买、借”体验,既可以借阅图书,也可以影印资料。
如今,不少茶商、茶农、高校教师、爱茶人等都成为猫猫书店的消费主力。“如果书店不在了,茶城就只有茶,少了文化。这两个月我已经买了2000多块钱的茶书,自己看、送顾客。看懂茶文化,会更喜欢手中这杯茶。”雄达茶城的茶商梁洪武说。
盘活更多资源,让书店走得长远。目前,猫猫书店跟上百家茶企发起了“茶书馆合作计划”,共同书写本土茶知识。在此基础上,这些企业定期在猫猫书店订购书籍,每年带来约40万元收入。此外,书店还跟企业共同举办二十四节气茶会、读书会等,开展了300多场活动。
当下,许多实体书店选择把书店搬到“云端”,今年初猫猫书店也开始开微店、做直播。周重林依托厚实的茶文化知识,迅速让书店“吸粉”。“老师讲得好,买了买了!”“在这个平台既能买到好茶、好书、好器,又能学到专业的茶知识。”在直播中,不少读者积极互动,买书热情也挺高。
现在,猫猫书店每天下午都会直播两小时卖书,每周四晚上还直播一场茶书会,每场直播有数百人到两三千人观看,最多一场有近2万名观众。周重林笑着说:“过去是担心讲不好、没人看、没人买单,现在是担心书卖了发不了货。我和直播间的一些观众还成了好友。”
在书店办公区,一张满满当当的日程表格外显眼——茶会预告、茶企洽谈、对话作家、读书会……这些让猫猫书店步子越来越坚实,影响力越来越大。
“书籍,是我们的根本。以后我会继续以书店为阵地,把更多作者、出版社、书店联系起来,向世界传播中国茶文化。”周重林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