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4.3亿年沧海桑田,武汉经历4次海陆变迁 汉阳鱼、江夏鱼……在武汉能找到这些远古化石

2022-04-25 10:36:05 来源:武汉晚报

腕足化石。

腕足化石。

三叶虫化石。

双壳化石。

武汉晚报讯(记者尹勤兵)“化石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是生命演化历史的宝贵见证,研究化石,能解开远古时期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地壳运动等很多奥秘。”4月24日,长期在野外考察、研究武汉地质的国家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世球介绍,在4.3亿年的沧海桑田中,武汉经历4次海陆变迁,普通海洋无脊椎动物化石存世量较大。在武汉,研究者们还发现过不少早期鱼类化石,如闻名遐迩的“汉阳鱼”“江夏鱼”等。

徐教授介绍,目前,武汉市所能找到的最古老的沉积岩层,大约距今4.3亿年。4.3亿年来的沧海桑田中,武汉先后经历了4次海陆变迁。三叠纪的中期,武汉最后一次出现海洋。

武汉退出海洋后,距今约1.4亿年至7000万年之时,在我国版图内发生了一场影响广泛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奠定了我国地势起伏的大体轮廓。该次运动波及武汉,受到来自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武汉的山体呈现东西向展布。

距今大约110万年前,长江切穿三峡,流经江汉平原。在长江和汉江的演化及共同作用下,武汉最终形成诸多江河湖泊。可以说,武汉的喻家山、南望山、磨山、龟山和蛇山以及汉阳锅顶山等等,都见证了武汉的地质变迁。

徐教授介绍,受地质构造影响,武汉保留比较完好的地层,主要集中在志留纪到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地层,生物相对丰富,因此对应地层能发掘出对应的动物和植物化石。该地层在我市主要呈东西走向,因此,在江夏、汉阳、蔡甸等多区,均可发掘出对应地层的古生物化石。

徐教授透露,研究者曾在汉阳锅顶山发现过远古生物的化石,如汉阳鱼、中华棘鱼、鳞木以及动物遗迹等化石。“山上裸露的鱼类化石,可以清晰印证在地质演化史中,武汉地区曾是一片浅海。”他介绍,2009年,有市民在山上找到一块几乎完整的汉阳鱼,极为难得。

2020年4月,中国地质大学龚一鸣教授、纵瑞文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在武汉豹澥街黄金堂附近一处裸露的地层中,又发现了一种早期鱼类化石,命名为江夏鱼。次年,相关研究成果被刊发到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系统古生物学报》上。这是继汉阳鱼之后,又一种以武汉城区命名的古生物化石,相关研究也丰富了人们对武汉的地质历史和古生物多样性认识。

这种发现于武汉东部志留纪早期的地层中的江夏鱼,生活在距今约4.35亿年前,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真盔甲鱼类。“武汉地区很可能是该类鱼的起源地,说明在4亿多年前武汉地区曾是多种古鱼类的乐园。”徐世球表示。

徐世球教授透露,普通古生物化石虽不在重点保护名录,但如某一个地点大量出现,也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他建议,市民在野外如果发现,应及时向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报告,以便联系相关科研单位进行考察和研究。

关键词: 沧海桑田 武汉地区 中国地质大学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