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成都哪个古镇好耍水,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估计就是黄龙溪古镇。
黄龙溪古镇作为“天府第一名镇”声名在外,夸的人多,骂的人也不少。
无论如何,在成都的诸多古镇中,黄龙溪还是说一不二的门面担当。1月5日,央视主持人撒贝宁、朱广权现身黄龙溪古镇录制新年特别节目,今年过年就能在电视上看到黄龙溪古镇了。
到黄龙溪古镇走一走,就能发现夸的、骂的各有道理,因为黄龙溪的美和商业化是并存的。
过了古色古香的牌坊,就是川西民俗特色街。一个个门户竖在路中间,这墙垣还原了从前川西民居屋头前的龙门子。
“龙门子”是一个家庭出入的门户,从龙门子的样式、结构和所用材料也可看出这家的贫富和审美趣味。整体看来,川西民居的“龙门子”风格偏向朴素、秀雅。
这天上午太阳露脸,柔和的、暖黄的阳光打下来,整条街的颜值瞬间上了一个档次。
右边的连廊内,悬挂着写着诸葛亮诗文的绢布。再往前走一段,就到了诸葛亭。
蜀汉时期,诸葛亮备战南征,曾在此屯兵牧马。据记载“时常战鼓齐鸣,喊声震天,战船、水塞绵延百里”。黄龙溪从这时开始与诸葛亮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些树的树叶掉光,只剩下光秃秃、弯弯曲曲的树干。顺应时节变化,乳燕投林、落叶归根,这是属于冬天的萧瑟、疏离的美。
快到龙潭广场的几棵树上缀满了许愿牌,真是沉甸甸的“爱”啊。
街上有卖花环的嬢嬢,三块一个,价钱不贵,有不少游客买来戴在头上,鲜嫩多彩的花儿总能给人带来好心情。
龙潭广场是一个下沉式广场,中间有一尊大鼎。现在是冬季,池子中没什么水,若是夏季,就会蓄满水,喷泉也喷得又高又远。
石壁上有龙生九子、黄龙吐水两大主题景观。设计源于诸葛武侯沉鼎配龙的历史传说。据《黄龙甘露碑》记载:建安24年,鹿溪河流入锦江,溪水浊江水清,呈现黄龙吉兆,被蜀汉政权作为登基称帝的舆论策源地。
诸葛亮偕八百群臣联合上书,劝刘备登基,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诸葛亮亲笔隶书题字:沉龙形鼎于黄龙溪江中,作为刘备登基祭典。
龙潭广场左边就是西寨门。
据载,古镇北宋时已是川西商旅重镇,加之黄龙溪地当三县之交,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了维系集镇的治安和秩序,防患火灾,保场镇一方平安,古镇是选出场镇的东、南、西、北街头巷口都修楹门或楹楼。
西寨门以清代楹门传承下来的红砂石台基为基础,石柱头架起寨门主体,形成通廊式的过道,左右依附休息廊亭;二层为青瓦木架、雕花门窗、翘脊飞檐的全木结构歇山式建筑,“干阆”遗风,隐现期间。
从西寨门往下走,是古镇的标志性景观“龙颈飞瀑”,当然了,现在是冬天,也是没有水的。
夏日,灵水会自上而下,由龙潭广场倾泻过来。水流产生落差,分层叠进,水花跳跃,各具情态,将勃勃生机和灵气一路传递下去。
顺着河道一路下去,能看到水碾和龙骨车这些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复原物,让人感叹祖先的智慧。
镇龙街中段有个黄龙古城(原三县古城)景区,老远就放着喇叭大声宣传,有种回到县城的感觉。
往里面走了两步,赫然只见城墙上摆了几尊兵马俑,不禁腹诽,这古城怕是不古哦!
介绍上说黄龙古城由三院一府一馆一城墙组成,由于要收费十元,也就没有进去参观,参观过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说说怎么样。
有人说黄龙溪古镇令人失望,满街义乌小商品,一切商业化古镇有的元素这里都有,鬼屋、射箭、套圈、蓝染、珍珠开蚌、打银……
镇龙街上确实如此,两边的各色店铺让人眼花缭乱,和古朴秀丽的传统建筑颇有些不搭。
但是接着下走过五孔桥,到了三县衙门历史文化街区,就是新的观感了。
三县衙门历史文化街区为清初所建,街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其街市格局、建筑风貌、环境生态和民俗风情都具有浓郁的川西水运小镇特色。
街区包括正街、复兴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新街和鱼巷等七条主要街巷,格局肌理和空间形态保存完好,历史资源点相对集中。
顺着继续往下走,老建筑的数量逐渐增多,卖腊肉特产的店前面围了不少人。
最后能到达东寨门,东寨门外面就是宽阔清澈的锦江。刚巧遇上川江号子表演,几个人麻利地换好服装,张口就是极具节奏、让人听了充满力量的歌声。
站在江边晒太阳的人马上就围了过来,百年前的川江号子深深地吸引大家,即使如今人力船工、纤夫几乎消失,这种跨越时空的交流,让人十分感动。
沿着锦江河岸分布着很多茶馆,天气好的时候,在河边晒太阳、喝茶、搓麻将、打牌,简直不能更安逸!
与锦江平行的正街上,错落有致地排列着镇江寺、潮音寺和古龙寺三座寺庙和几颗200多年树龄的黄葛树。
我们先去了古龙寺,这是黄龙溪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位于正街南首,坐南向北。
寺门很低矮,高个的人得弯腰通过,避免撞头。我们猜想上面应该是个戏台,进到内部一看果然是。
匾额上写着“佛智无量”,金尊弥勒佛在屋檐顶笑看世间。
寺内的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弥陀殿等。
古佛寺大殿供奉黄龙祖师,殿前一侧立千佛铁塔。传说1800年前,黄龙祖师来此普化百姓脱离苦海,曾于院中手植两棵黄葛树,至今已盘根错节,树冠苍然。
驰名一方的三县衙门也位于古佛寺内。三县衙门缘起于清代,是为协调华阳、仁寿、彭山三县古佛堰水利而设立的跨地域的特殊管理机构。
民国时期,该机构设局立法,共管民事、水政及匪患,民间开始有“三县衙门”的说法。
出了古佛寺往左转是鱼鳅巷,直走100米左右就是唐家大院,又称唐家烧房,已有300多年历史。
唐氏为清初湖广填川时的客家移民,在清初古镇开建场镇的过程中,唐与贺、乔三家投巨资首建新场,后开烧房酿酒为业,逐渐成为黄龙溪镇上名气最大的酒坊。
现存建筑占地约3亩,两个天井呈“前店后家”的“日”字形建造格局,俗称“骑马庭”。大院青瓦盖顶,雕花门窗,为七柱穿斗木建筑结构,具有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
可惜如今年久失修,去的当日并未对外开放,透过墙上的窗格看到里面一片荒芜,不由叹息。
正街往北走,有开了几十年的复兴老茶馆,和从前的样貌没有太大区别,扑面而来的是历史和古朴气息。
走了没多远就是潮音寺,潮音寺不大,只一进院子。大殿的牌匾上金光大字写着“慈航普渡”,有人虔诚上香。
院内有颗种植于1982年的橘子树,如今已结了不少果子,黄澄澄的甚为可爱。
黄龙溪当铺和电视剧里看到的几乎一模一样,银钱铺、账房、墙上贴着的各色标语……
再往前走不了几步,就到了正街的尽头。而镇江寺就坐落于正街最北端,镇江寺很大一块地都在维修,大殿犹在,却也成了危房,贴起“请勿靠近”的标语。
这幅落拓样子,是因为2020年8月16日发了洪水,水漫上来很高,镇江寺又紧挨着锦江,受灾严重。
门口处,东方持国天王造像的脚被泡坏了。按照标记的最高水位线,能淹没半个成年人,可见当时水患确实严重。
不过现在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镇江寺已经逐步恢复重建工作,相信要不了多久寺庙就会和大家重新相见。
许多人逛黄龙溪古镇,都错过了黄龙溪廊桥。其实从镇江寺右边下到江边,再往北走一段,就能到达蔚为壮观的廊桥了。
黄龙溪廊桥横亘于锦江之上。虽然是2011年建造的仿古建筑,但367米长、18米宽的规模,加上飞檐翘角、彩绘木雕,极富古韵。依旧成了黄龙溪古镇的热门景点。
漫步廊桥之上,观锦江盛景。不远处传来几个嬢嬢的歌声,她们的装备很齐全,音响、麦克风、手机支架……
实话讲,这歌声不能算好听,但听了让人开心,因为歌声中迸发出的鲜活的生命力是如此真切。
到了这个年纪,他们终于不用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好听又怎样,本来也不是专业歌手,图个开心罢了。
这处已经远离古镇,远离喧嚣与店铺,老人们在此处自娱自乐,散步、唱歌、运动,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生活状态了吧。
这就是黄龙溪古镇,繁华与宁谧共存,商业与古朴同在。有时候转过一条街,完全就是两个世界、两种生活,一个世界喧嚣热闹,一个世界冷清安静。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