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狂奔的赛道上,充电环节的 “卡脖子” 问题愈发刺眼:30 分钟以上的等待时长、高峰时段的电网过载风险、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与绿色出行的矛盾,成了横亘在行业升级路上的三道难关。
而深圳市瑞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瑞能股份”)子公司深圳市瑞能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瑞能时代”)研发及自建的尚智科技园光储超级充电站,以“10分钟充电80%”的硬核性能斩获 “深圳超充” 权威认证,用技术突破撕开了行业困局的裂口。
超充技术进入“分秒必争”时代
当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普遍突破500公里后,充电效率已成为用户体验的 “最后一块短板”。数据显示,当前市场主流充电站完成 80% 充电需30-60分钟,而用户对加油式极速补能的需求愈发迫切。
与此同时,深圳作为“超充之城”的先行者,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速超30%,传统充电站在高峰时段的集中负荷已多次引发局部电网波动。
“深圳超充”标识的严苛之处,正在于直击这些核心矛盾 —— 不仅要求充电枪持续输出高功率,更需在能源效率、安全稳定性、电网兼容性等维度达到行业顶尖水平。
瑞能股份能通过这一认证,背后是22年深耕电池检测、储能系统研发积累的技术底气,其光储超充站将 快速补能与绿色可持续的双重需求,装进了同一个解决方案。
光储一体化构建“能源闭环”
瑞能股份光储超充站的颠覆性,首先体现在技术架构的革新。不同于传统充电站单纯依赖电网供电的模式,该站构建了光伏 - 储能 - 充电的三角闭环:光伏发电优先直接为车辆供电,多余电量存入储能柜;当光伏电力不足时,储能系统无缝衔接补能,高峰时段则通过储能放电平抑电网负荷。
支撑这一闭环的“智慧大脑”是瑞能股份自主研发的RP-EMS智能管理系统,其能实时分析电网负荷、光照强度与用户充电需求,动态调配能量流。
这种设计不仅让“绿车充绿电”从概念落地为现实,更通过峰谷电价套利提升经济性 —— 储能柜以450kWh的单柜容量、0.5C倍率充放电能力(120分钟充满),在电价低谷时蓄电,高峰时释放,单站年均可降低用电成本约15%。
在用户最关注的充电速度上,该站配备的液冷超充枪实现了“10分钟满电80%”的突破。液冷技术的应用解决了高功率充电时的散热难题,确保设备在连续为10辆以上车辆充电后,仍能保持功率稳定输出,这也是其运营后持续出现排队盛况的核心原因。
模块化设计加速行业复制
瑞能股份光储超充站的技术价值,更体现在其可复制的落地能力上。核心设备全部自主研发的模块化设计,让储能柜、超充堆、充电桩等组件能像 “搭积木” 一样灵活组合 —— 根据场地大小调整储能容量,依据用户量增减充电枪数量,甚至可无缝接入现有光伏电站。
这种设计将施工周期压缩近半,单站建设成本降低20%,为超充网络的规模化铺开提供了快装方案。
对于正全力推进“超充之城 2.0”的深圳而言,瑞能股份的实践提供了关键样本:既通过高功率超充解决用户续航焦虑,又以光储融合缓解电网压力,更用绿色能源闭环强化了新能源汽车的环保属性。
当这样的技术方案从深圳走向更多城市,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或将迎来从 “能用” 到 “好用” 再到 “可持续” 的质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