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2025年年会在成都召开。本届年会以“中国金融法治现代化与资本市场法典编纂研究”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旨在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法治体系建设,服务金融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会议设五个分会场,其中第五分会场以“金融强国建设与金融法治现代化”为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来自企业、学界、金融机构等200余名代表共同探讨构建稳健、可预期、充满活力的金融生态,切实保障人民权益。

大会期间,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首席经济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汤继强教授出席本会议,并就《绿色金融发展与未来新经济:基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发表演讲,从全球视野深入剖析了绿色金融在推动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为金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以下是汤继强教授发言摘录。

安全秩序:文化安全居首,金融安全次之
汤继强教授在演讲中介绍了一个新颖的安全视角排序。他强调,在当前国际格局下,文化安全应置于首位,金融安全次之。这一观点引发了与会者的深入思考。汤教授特别指示,中国需要保持自身的战略定力,不应被美国的策略所左右,而应坚定不移地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这一论述为理解金融安全在国家整体安全中的定位提供了全新视角。
中国成就:绿色金融体系实现全面覆盖
此外,汤继强教授还系统梳理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他指出,中国已经建立全面覆盖的绿色金融体系,包括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并通过持续的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实施效果。在绿色产业方面,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工业节能等领域的发展尤为突出,已成为全球绿色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他以甘孜州的光伏发电站为例,生动展示了绿色能源发展的巨大潜力和中国实践的成功范例。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角色:顶层设计优势明显
从全球比较的视角,汤继强教授分析道,与美国主要以市场驱动为主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不同,中国更注重顶层设计和国际合作。这种模式使得中国在国际影响力和带动力方面日益显现,尤其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和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益,也对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挑战与展望:呼吁应更注重耐心资本的投入
汤继强教授也指出,当前面临的挑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困境、财政融资困难、行业部门间协同不足以及政策法规有待完善等问题。面对未来,他呼吁应更加注重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的投入,认为这是支撑绿色转型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关键。他预计未来20~30年,中国将在数字生产和绿色金融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赋能金融强国:连接生态与经济的核心纽带
绿色金融是连接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核心纽带,在金融强国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汤继强教授强调,他的演讲将绿色金融置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高屋建瓴地揭示了驱动未来新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为与会者理解金融强国的绿色内涵提供深刻洞见。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与博鳌金融强国大会组委会共同主办,汤继强教授发表演讲为大会奠定学术基础,同时博鳌金融强国大会组委会常务理事长郑富津权威发布“2025·首届博鳌金融强国大会”核心信息。本届大会定于12月22—24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主题为“驱动增长·质跃未来”,旨在搭建高端对话平台,汇聚政、产、学、研、金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法治”深度融合,以金融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贡献智慧与方案。
关键词: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