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在北宋,职场被黑的理由(一):你站队了吗?-当前速讯

2023-06-29 12:18:5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没钱没权,在北宋的官场上能走多远?

有这么一个人,年少时家里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没有权势背景,却仅仅用了10多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地方小吏,一路扶摇直上登上宰相之位。他就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成员之一--蔡确。


(资料图片)

蔡确从草根逆袭成为宰相,又从位极人臣陨落被贬,最后客死他乡;死后竟也不得安宁,被《宋史》列在奸臣传之首。蔡确的职场生涯到底发生了什么?

蔡确,字持正,北宋泉州人。父亲蔡黄裳为一清正廉洁的普通小吏。蔡确自幼家中生活十分困苦,直到他在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考中进士才得以改善。按照常理,这样一个家境贫寒的小子,不是阀阅世家,没有万贯家财,即使走入仕途大概也前途暗淡。但是他偏偏被一路提拔为宰相,助力王安石变法,深得神宗信任。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微博上曾经有过一个热议的话题,"长得好看有用吗?"在古代的官场上,答案是肯定的。早在唐代,朝廷就曾经明确把"身言书判"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蔡确任邠州司理参军时,因为受贿被告发。陕西路都转运使薛向本想治他的罪,但是见到蔡确本人,见其仪表秀伟,听其言谈,觉其聪慧非常,最后不但没有治罪反而更对他称赞有加。

除了颜值,蔡确的才气和情商也很在线。韩绛任陕西宣抚使巡视地方时,受到蔡确的设宴款待。宴席上,蔡确作诗称赞韩绛:"儒苑昔推唐吏部,将坛今拜汉淮阴。"巧妙地把韩绛比作唐朝文坛领袖韩愈和汉朝开国武将韩信这两位姓韩的名人。听到这样的恭维,韩绛自然高兴非常。他认为蔡确"绝非池中之物",于是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弟弟开封知府韩维。蔡确被韩维任命为管干右厢公事,自此从地方小吏当上了京官。

蔡确在开封府没干多久,韩维就卸任了,刘庠接任。依开封府旧例:新知府上任,属下幕僚应当对新领导行庭参之礼,即文武官员俯身弯腰小跑进官厅,向新知府跪拜。蔡确不肯行礼,刘庠怒问他为何不行这历来就有的礼节。蔡确说:"唐末五代时,藩镇的掾属都是节度使自己征辟的,因此才有庭参的礼仪。太祖开国后其他地方就废止不用了,本朝太宗和真宗即位前都曾任过开封府尹,当时府中属官和他们尊卑太殊,因此开封府还有此礼。如今你我同朝为臣,侍奉皇上,这个先例不能再用。"刘庠无法反驳,只得向神宗告状。谁知,宋神宗听说后,大赞蔡确熟悉典故。王安石对此也颇为赞赏,推荐蔡确为三班主簿。

蔡确在御史台任职9年,官位不高却责任重,负责监察弹劾百官甚至皇帝。在职期间,他忠于职责,有史料记载受他弹劾的官员多达20多人。但作为资深职场人,他也很善长揣摩上意,"见风使舵",因而屡屡加官进爵。

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王韶奉命开拓熙河,郭逵弹劾他公费使用过多。朝廷命杜纯监察,杜纯查证后上奏说:"王韶使用的公款出入不明,无法查勘"。王安石不信,派蔡确复查。据说,蔡确为迎合王安石,尽力替王韶开脱。最后,郭逵、杜纯受责。王韶得以继续开拓熙河,保证了次年战事胜利,拓地两千里。捷讯传来,神宗大喜,解下自己的玉带赐给王安石。

蔡确善于观察君主的意图,他判断神宗对王安石已隐隐有讨厌之意。即使王安石和自己站在同一政治立场并且有举荐之恩,他也没有手下留情。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元宵节,王安石骑马入宫观灯时被皇宫卫士拦住,要求他在宣德门外下马。双方闹将起来,最后惊动了神宗。神宗重罚了卫士。蔡确却上奏直言此事是王安石错了,卫士不应该受到处罚。神宗对蔡确的胆识颇为惊异,自此认为蔡确可以担当大任。

蔡确在台谏官任上政绩颇丰,但也因为在审案中玩弄手段、罗织罪名引来许多争议。虽然其中不乏反对派的恶意攻击,但他确实也利用职权捞了不少政治好处。

神宗重用翰林学士许将,遭到众臣嫉妒。蔡确审理太学生虞蕃诉讼学官一案时,牵连甚广。许将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却遭到蔡确借机陷害,导致其被捕入狱。史书中说,被捕的官员被关在一间屋子里,吃喝拉撒都在一起,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受审屈打成招者亦有之。蔡确在官场上长袖善舞,踩着别人上位的事儿也没少做。他弹劾参知政事元绛,说他断案时接受了囚犯的请托。元绛因此被贬,蔡确得以趁机上位。

元丰时期是蔡确政治生涯的顶峰,他担任宰执大臣长达7年之久。从籍籍无名到位高权重,蔡确日益骄傲自大,争名夺利之心日盛。神宗想要模仿《唐六典》修改官制。为了独揽大权,蔡确耍了些阴谋手段。他对王珪说:您久在相位,必定拜中书令。又对神宗密言:"三省长官位高权重,不需要设置中书令,只需要让左右仆射分别兼任两省侍郎就可以了。"神宗接受了蔡确的建议。不久,蔡确如愿以偿独自掌握了大权,王珪只能拱手听命。

哲宗即位,蔡确转任左相,高太后垂帘听政,任命韩缜为右相与之抗衡。对蔡确而言,时局十分不利。

御史刘挚、王岩叟在朝堂上接连弹劾蔡确,说他担任神宗山陵使时,不在外住宿,不侍奉灵柩,犯了对先帝大不敬之罪;又罗列熙宁、元丰年间蔡确造成冤假错案、施行苛政等理由要求罢免他。随着保守派陆续返朝,司马光、吕公著要全面废除新法。蔡确努力阻止,并且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在愈演愈烈的政治风波中,他心中了然新政已经无法持续,因此主动提出去职。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二月,蔡确被罢相外放。

从相位到地方官,蔡确的苦闷心情可想而知。一日,游览至车盖亭,徜徉在湖光山色中,胸中块垒似乎也散去多半。脱去朝服,他依旧是那个闲散超脱的文人。十首绝句在蔡确笔下一气呵就。

本来只是兴起而作的诗歌,到了别有用心之人口中变了味道。吴处厚因为政治立场及早年仕途受阻的问题和蔡确积怨已久。他抄取了其中的5首,发挥了人生中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把诗的内容歪解一气,上奏弹劾蔡确这是在含沙射影,讽刺朝廷,讽刺太后。

政敌的不断挑唆终于成功惹怒了高太后,她下令把蔡确贬到最偏远的岭南,新州。新州是什么地界呀?偏远,荒芜,贬到那里几乎等于判了死刑。处理蔡确的诏旨一出,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很多人为其鸣不平甚至因此获罪。宰相范纯仁、左丞王存在高太后面前替蔡确说情。御史李常、盛陶、翟恩、赵挺之、王彭年因为没有弹劾蔡确而获罪被罢官。苏轼也上书劝说高太后此事不宜闹大……但终究没能改变蔡确郁郁成疾,殒命岭南的命运。

蔡确的政治生涯中有睿智、务实与强敏的一面,也有贪慕权势、好大喜功的人品瑕疵。他有平和超逸的好文采,也有急功近利的官场习气。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宦途揣摩上意,见风使舵;在新旧党争的政治漩涡中,也能坚持立场,把责任揽于一身。可以说,他的职场生涯成也"站队",败也"站队"。

新旧两党互相倾轧的历史背景下,蔡确被对手非议,惨遭贬黜,乃至被《宋史》打入"奸臣传",作为个体,他实在没有还手之力。蔡确死后,北宋王朝在新旧两党的相互倾轧中更加风雨飘摇。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