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记者姜婷婷)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设立以来,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已走过十个年头。十年间,中国已形成拥有21个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雁阵”,构建起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资料图片)
十载奋进发展,蝶变迈向未来。站在历史新起点上,自贸试验区建设迎来新的机遇,将继续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在广西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无人驾驶车辆在转运集装箱。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吸引外资新高地
美国雅保公司去年10月在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斥资2亿美元成立了广西雅保锂业有限公司,当年就完成2022吨氢氧化锂的生产,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上缴各项税收1700万元。
谈到投资钦州的原因,广西雅宝锂业有限公司生产运营总监邹凌表示,这里拥有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平陆运河建设机遇。在自贸试验区海铁联运集成改革红利辐射下,外贸货物在北部湾港不用换箱即可上船出口至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极大便利公司拓展东盟等海外市场。
此外,自贸试验区对于落户企业在税收、外商投资、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一天之内就帮助我们落实好员工住宿问题,解决了公司的后顾之忧。”邹凌说。
商务部数据表明,自贸试验区为外贸外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22年,21家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总额7.5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全国的17.8%;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200亿元,占全国的18.1%。
今年上半年,21家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继续稳步增长,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1.2%。商务部综合司司长杨涛说,“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吸引了占全国18.4%的外商投资。”
这是在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通关的运输车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驰 摄
制度创新排头兵
自贸试验区跨越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制度创新的支撑。十年来,中国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278项制度创新成果,涵盖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多个领域类型。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2-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显示,中国54个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指数总体得分平均值为78.03分,相较去年76.7分有所提升。
十年间,各地自贸试验区发扬“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精神,不断创新举措,持续改善营商环境。2013年,上海自贸区推出了中国第一张自贸试验区外资负面清单。很快,负面清单的做法推广到所有自贸区及全国,并不断缩减。2022年1月1日起,新版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至27条,压减比例为10%,其中制造业条目实现了清零。
目前,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呈现稳步推进态势。在广西自贸区崇左片区,边民互市贸易发展迅速,既提高了边民收入,也减少了企业采购成本;在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2020年上线的“来淘电”平台,让企业购电像在电商平台购物一样方便,有效破解中小微企业入市交易“硬门槛”……
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李晓郛说,从最初的“碎片化”改革创新到今天的制度集成创新,自贸试验区在推动制度型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敢试敢干、敢为人先的重要作用。
5月11日,喷涂作业员对空客A350-900宽体客机进行打磨除漆。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差别化发展之路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每个自贸试验区根据自身区位特点,有着不同的战略目标和定位。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广东自贸试验区以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为己任;强化闽台合作成为福建自贸试验区的突出特点;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是山东自贸试验区的差异化探索任务……
目前,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就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协定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开展试点,这将为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积累有利条件。
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林志刚表示,云南自贸区将发挥“沿边+跨境”的区位优势,抓住中老铁路开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昆明托管磨憨三大机遇,在承担起国家产业转移“拦水坝”和“蓄水池”重任的同时,积极促进跨境人流、物流、资金流发展,为国家探索自贸试验区对外合作创新模式积累经验。
广西自贸试验区则立足既沿海又沿边的优势,突出沿边开放、陆海联动,打造中国—东盟开放合作高地。未来将加快构建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东盟特色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等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促进跨境贸易扩量提质。
“公司的主要原料凉粉草需从越南进口,正是因为凭祥拥有毗邻越南的区位优势,所以崇左自贸片区一成立我们就落户在这里,与自贸区共成长。”广西凭祥生和堂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建红说,“搭上自贸区的高速列车,未来必将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