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冯才基的书法艺术究竟价值几何?

2022-11-28 11:47:38 来源:腾讯网

江门市著名书法家冯才基的书法作品为何被国内艺术市场低估?这当然是一个有趣却又沉重的问题。但首先要回答的是,为什么要关注冯才基。

在江门乃至整个广东省众多书法家中,冯才基是极有艺术个性、艺术潜力和艺术创新的书法家之一。回首2019年1月8日,当他用广东大儒陈白沙首创的茅龙笔在江门五邑华侨广场挥毫书写已故毛泽东主席著名诗词《沁园春﹒雪》,他用十卷100米长、2米宽的夹宣,连接一幅100米长x20米宽,在2000平方米的夹宣上,用特制2米多长的茅龙笔,仅用不到二个小时的时间,创作全球之最的书法作品,引起书坛轰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20多家权威媒体纷纷现场采访报道,海内外100多家媒体转载了这一书法史上的盛举的相关报道。

这是2000平方米的巨幅航拍书法作品

没有相当的功力、体力,是不可能一气呵成,完成这一巨幅作品的。从新闻角度而言,这无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首创,许多媒体和民众看到的是新闻价值,却很少人能看到其背后的艺术价值。笔者认为:在他同辈的书法家中,冯才基是那些最有机会进入书法史上的一个。为了讲好“传奇江门”故事,让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喜欢茅龙笔,他曾先后到中山、湛江、珠海、广州等地设立义教点,传授茅龙笔的书法技巧,为提升茅龙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可以说,他的艺术探索和创新,为中国书法进入国际视野以及传承与创新融合,完成了一次生动的演示,其价值无可置疑。

书法家冯才基与作者郭军

然而光环之下,业内人士告诉笔者:“冯才基书法作品市场价格远远不能反映其价值”。市场价值,以及其背后的资本,炒作与交易,在各种力量的综合下,当然会扭曲艺术的真正价值。价码,当然也不足代替艺术的评价。仅凭口碑力量已不足以改变资本市场的意志,而资本市场持续的评判标准混乱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伤害甚至毁灭艺术。

一旦资本狂欢遇到艺术之惑,在举世狂迷的情绪下,探寻中国书法的出路,就逸为旁枝。于是,我们又回到文首的疑问:冯才基的书法艺术究竟价值几何?

这当然不是冯才基个人的问题。

冯才基的书法作品,行、草、小篆、大篆、隶、楷等书体,始终穿行于传承与创新、古时与今日之间,他以勤奋审视世界,用内敛传达诗意,以别具一格的手法再现书法的灵性和美感。在他的笔下:中华春光好、南国景色美;上善若水;春华秋实;龙;福等等,各种书体在他笔下,从最简单的一个字到长篇书写:“文明江门”,全部从和谐统一到豁然开朗,令其以洒脱姿态冲出艺术围城,给民众美的享受。

在这些作品中,简洁含蓄又内蕴深藏的笔墨,处处透露出对诗意性灵探与向平常生活的致意,反映于他重现平常事物的心思、灵感、观察入微却又不简单再现,洗尽铅华,才呈现潜龙勿用的艺术美。

广东书法家协会一名资深副主席到江门参观了冯才基工作室后,十分感叹地指出:“冯才基的艺术创作,有助于我们理解书法创新之路,虽然不易,但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以当下中国书坛之状况的视野听之,话里只有真心推崇,不是恭维。

可是,一个具有如此价值的书法家,一个四十余载执着书法创作,荣誉、佳作不断的艺术追寻者,却无法在当下热闹的艺术市场上获得与之成就相称的市场评价。一方面是国内书画市场“虚火”正旺的热闹图景;一方面是冯才基在海外华人及日本、韩国已有大批粉丝和收藏者的事实;一个被海外收藏家、爱好者广泛认同的当代大家在国内的相对落寞,为什么?

众所周知,中国书画艺术在世界的地位被低估,除了西方的经济实力、强势文化之外,中国书法艺术的方块字—表意符号,不被理解是首因。当此之时,一位为海外华人世界广泛认可的真正的书法家,却无法得到国内市场的公正认可,该如何说服民众,当下的艺术市场是客观、公正、有公信力的?

于是反思就成为必须——在中国艺术市场的“亿元时代”里,那些在被屡屡炒出天价的书法作品究竟价值几何?天价狂潮中,资本得到什么,艺术又失去什么?我们试图通过追问来接近冯才基作品的真实价值,也通过冯才基来看中国艺术市场——世间所有的问题都建立在悖论之上,恰是在冯才基艺术价值与市场价格的悖论中,也许藏着中国艺术市场混乱的答案。

以往国内艺术市场的风云史告诉我们,在艺术大卖场中,中国书法的根本要素“笔墨”以及艺术家的造化等并非决定市场卖家的决定性因素;艺术权力与市场判断,也非等同。而即使在一个统一的市场中,艺术品和艺术家本身并不可能从市场井喷、拍卖价屡创新高中享受到相等的益处。

那么,什么在决定艺术品价格的高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艺术市场“全球化”趋势,显示为全球交易中心——纽约与区域性交易中心——伦敦、巴黎、柏林、香港间的激烈竞争。在这场竞争中,中国水墨画和书法,始终难以登上国际大卖场。究其原因,固然和当时的中国经济实力有关,而另一个主要因素则无疑和中国的方块字不被世界广泛认同有关。

如果我们以资本精确地勾勒出,2004年“非典”后的那轮“井喷”行情,到2009年秋拍至今的艺术品“亿元时代”,不难看出市场各方都在从井喷行情中收获财富,艺术的品质本应该维护这样的利益,履行相应的“保值义务”,而现实的呈现往往是讽刺性的,资本追逐形成的疯狂行为,事实上耗尽了艺术评价的信任体系,最终使市场走向荒谬。

无疑,是资本将中国书画市场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就像一组无比准确的联动齿轮一样,这个堆砌在泡沫上的书画盛世,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故障,立刻会导致整个市场的动摇。而市场对这种荒诞处境的感知却进一步加剧了利益相关方的疯狂,只要今朝,没有明天。中国艺术市场既抛弃了历史沉淀,也忘却了现实使命,揽资本入怀成为唯一的行动准绳。在这样的资本狂迷下,所有的标准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成了炒作本身,对艺术性和艺术水准的真正认识成为了盲人摸象。当原有的价格平衡祓打破,价值失重,真正极具艺术性和艺术水平的作品失去了价值判断支撑,一切繁荣都成了海市蜃楼。

然而所有的历史都是永不停歇的演进过程。昨天果,今日因;今日果,又为明日因。没有不会破裂的泡沫,时光淘洗,只有真金不怕火炼。关键在于,今日书画市场的张狂与迷乱,何尝不在见证中国书法进入全球化时代艺术与市场的艰难转型,资本固然加剧了投机,但是百年以来,中国书法又何尝找到过转型的答案。那么,我们判断冯才基的价值,有无基本的价值归依,即:全球化视野。非此,何以辩高下?

可是中国书法几千年历史,从来只是自己走自己的路,如今选择一条有艺术个性的创新之路,哪有那样容易。冯才基拜岭南派书法泰斗麦华三为师,虚心学习,刻苦练习。传承创新,真正实践起来,困难重重。不少书法家也曾探索创新,往往因为有“技”而无“道”,古今融合,最终却道路尽失。而冯才基却能看清来路,以辩识自己的血缘脉络,又能去到远方,找寻自己的创新源泉。

以冯才基的巨幅书法作品《沁园春﹒雪》为例,与其说他完成的是一次“古今艺术基因交融”的艺术实验,不如说他的书法艺术本就是传承与创新的产物。歌星刘德华唱道:“也许我们什么都没有,但我们只要像海浪一样大声唱歌、跳舞,我们就拥有全世界”。当书法家沉浸在海洋一般开阔的意境中,艺术就有了一个穿越古今的美丽时刻。

冯才基的价值何在?笔者以为,他的行、草书法颇有王羲之、米芾诸家的味道,又有怀素、王铎、傅山等草书大师灵变多姿、挥洒流畅的气势,其线条的表达深刻而强烈,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他的楷书也别具一格:不仅有欧体的基础,还透着“田楷”的气息,可谓:气息畅达、刚柔有度。冯才基的篆体书法也颇有特色:笔致多曲、线条质感丰富;笔断意连、疏密和谐,看似平易、却又有妙趣横生之感。他视书法如生命,孜孜不倦,四十年如一日,他以自己开创性的艺术成果,预示了中国书法的创新发展的一个可能性趋势。关键在于,艺术家是继续在口头或灵魂深处执着于古今艺术的二元对立,还是毅然走出围城,不仅在艺术上,更在文化理念上超越古今划界。

艺术本无心,是由艺术家来为之交心。冯才基数十年艺术求索的过程,就是在为艺术立心的过程。作为个体,他为江门甚至全省的书法家赢得了尊重,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代表,他以艺术家的本心为这个疫情肆虐的镀金时代,保留了艺术家的尊严。这是笔者行文的根本,也是对冯才基的尊重之所在。

时间终究站在冯才基这一边。中国艺术市场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从国家层面,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琴棋书画,中国书法走向世界指日可待。在此条件下,资本的存在从来不是坏事,能坏事的只有疯狂的资本——而时间终将结束疯狂,还艺术清白,将泡沫挤干。冯才基只需等待。

【郭 军: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品牌研究会副会长】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