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连续举办12届提琴戏剧节 崇阳唱响文化自信_环球消息

2023-04-26 09:07:38 来源:咸宁网

4月24日,崇阳县第十二届提琴戏剧节在天城剧院开幕。


(资料图)

这是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16个乡村提琴戏剧团,带着精心准备的17台戏,在县城连演七天七夜。参与演职人员300余人。

一大早,该县提琴戏传承发展中心主任熊天霞就带着队伍赶来走台、化妆。“我们‘戏曲进校园’结出硕果,今天登台的,除了老艺人外,还有一群学生。”熊天霞边说边指导着“爱徒”。

演出尚未开始,观众已爆满,连过道里都站满了人。“有提琴戏看的日子,就像过年一样。”65岁的汪国旗老人是肖岭乡台山村人,家距县城50公里,听说县里又举办提琴戏剧节,特意带着老伴和孙子赶来。

9时30分,一曲《少年中国说》拉开序幕。刚在后台还满脸稚气的学生,戏服一穿,台上一站,扎实的唱功、娴熟的动作,赢得台下掌声一片——“这些娇嫩面孔,让‘老’文化有了‘新’生命。”戏迷骆继宾说。

提琴戏是崇阳独具地方特色的一个戏曲剧种,在境内落地生根120余年,因曲调优美、旋律明快、表演内容贴近生活而深受当地民众喜爱。逢年过节、喜事庆祝,人们都搭台唱提琴戏。有些戏迷甚至“戏唱到哪,就跟着看到哪”,当地常出现“一村唱戏、数村赶场”的盛况。

上世纪80、90年代,除了文化部门的“正规军”外,农民自发组织的“家庭剧团”“婆媳剧团”“父子剧团”以及乡镇村组、民间个体组成的业余提琴戏剧团层出不穷。高峰时,该县提琴戏剧团达到89个,全年演出3000多场。时至今日,常年在外演出的剧团有20多个,演艺人员300多人。

1985年,崇阳就成立了提琴戏协会,发展会员200多人。协会经常组织辅导乡村剧团演出,举办业余提琴戏剧团调(汇)演活动。

“剧目是提琴戏的精髓。”县提琴戏协会名誉会长饶浩良回忆,起初,提琴戏的剧目多以表现善恶报应、敬老尊贤的家庭戏为主,形成了提琴戏剧种的传统特色。后来,乡村业余剧团既上演配合中心工作的自创剧目,又演唱农村群众习惯欣赏的传统剧目。

文化、政治、经济联姻,带动了提琴戏剧目创作的繁荣,使得提琴戏从传统的《双合莲》《八品官》等120多个剧目,发展到现今的300多个剧目。一大批经典剧目走出山门,在国内外的大舞台惊艳亮相,多次荣获大奖。提琴戏二重奏《曲曲山路悠悠情》在德国、新加坡、港、澳、台等地展演;电视戏剧片《双合莲》在央视热播半年;讲述老提琴戏人的电影《老班主》全国院线上映受热捧……

如今,崇阳提琴戏不仅成功跻身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拥有了六代传承人。

在崇阳人为提琴戏“着魔”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政策扶持,财政支持,将其作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加以推广普及。1992年,该县作出决定,每2至3年举办一届提琴戏剧节。政府搭台,民间唱戏,让业余剧团齐聚县城,切磋技艺,互相提高。

“截至今年,已连续举办12届。每届7-10天,每天演出3场,每场人山人海。前来欣赏的不仅有本地人,还有很多外地人。”崇阳县文化馆馆长刘浩文说。

每届戏剧节期间,该县都会评出一、二、三等优秀剧团和优秀演职员,隆重进行表彰,鼓励他们创作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更好服务大众。

提琴戏作为特色文化品牌,已根植在广大民众心中,唱响了崇阳文化的自信与力量。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饶敏 马丽娅 刘震 聂莹颖 特约记者 饶青才 汪佳)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