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咸宁银发服务:每一种真情,都是金杯

2023-08-03 15:59:10 来源:咸宁网

老人,是城市曾经最具活力的建设者。养老,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都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每一位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发展重要趋势,咸宁,一直在行动。

“幸福合作社”、居家适老化改造、健康养老产业集群……党和政府付出的每一份努力、每一种真情,都成为老百姓交口称赞的“金杯”。


【资料图】

模式多元 亮点纷呈 

动员社会力量,探索多层次多样化选择

6月20日,在咸安区贺胜桥镇万秀村,全市首家村湾幸福合作社——“严天申村湾幸福合作社”正式成立。

“政策好,生活好,干部好,我特别满意。”正在村湾互助照料中心用餐的江金凤老人连用三个“好”,来形容这种新型养老模式。

作为社区养老的补充,互助养老更强调普通居民间的相互帮扶与慰藉。严天申幸福合作社正是脱胎于“共同缔造”示范点打造,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

服务阵地由居民提供,合作社会员属就地取“才”,邀请党员、志愿者、爱心人士、村民各路“热心肠”加入,提供关爱服务。

这只是我市推进合作互助养老服务的新探索、新尝试之一。

在赤壁市中伙铺镇官庄村,针对老人年事已高,田地难打理的现实问题,也推出了一种新模式:由村级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建养老服务中心,吸纳老人们的闲置土地集中经营,予以兜底保障,通过每年分红+工资,不仅解决了养老费用,还能节余不少“零花钱”。这样的模式,赢得当地老人一致叫好。

据统计,我市目前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46.9万人,老龄化率17.6%。预测到“十四五”末,60岁以上老年常住人口总数将增至57.28万人,面临中度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家庭小型化“五化叠加”的现实压力,尤其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

破题之道,在于我市创新推出的“田园养老综合体、乡村养老合作社、互助养老中心户、开放多元幸福院”四种养老模式。四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效解决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供应不足、互助照料中心运转不畅、一些村民养老金不足、农村留守老年人照护难等问题。

咸宁的这一经验,被纳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

纵贯城乡 共建共享

坚持上下联动,关注重点群体实现普惠

家住咸安区温泉街道红莲小区的梁其美老人患有偏瘫,生活多有不便。为了照顾他,家人尝试过很多办法,但总难尽善尽美。

居家适老化改造,解决了梁其美一家的大难题。专业人员主动上门,免费为其装上防滑扶手、洗澡椅、换鞋凳、无线SOS呼叫器、可乘坐的多功能购物车……3000元的改造标准,涉及老人日常生活方方面面。

老人如今逢人就夸:“居家适老化改造,不仅让我的生活更安全更有品质,还更加独立、更有自信和尊严了。”

不论从老人意愿还是现实需求,我市90%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但老人们现在所居住的房屋大多数不具备适老性。

2020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这也是咸宁市委、市政府上下联动24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之一。

去年3月,我市下发了《2022年咸宁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当年,我市便完成5766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提前三年完成了“十四五”规划中的任务量。

可以说,每一缕关怀,都化作了老百姓的口碑。

普惠与质量从来都不是“二选一”,在打造“服务金杯”的道路上,我市还出台支持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积极培育发展养老服务主体,在有限财力中撬动更大潜力。

目前先后培育出湖北康泰化成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健康九九医养结合连锁化养老服务中心、汀泗康乐养老院、赤壁蒲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等多家具有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

通过以公立医院为依托公办养老机构,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合作,提供多元的医养康养综合服务,构建起兜底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银发服务大格局。

截至2022年底,咸宁市共有养老机构107家,养老服务床位总量18947张。建成17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5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分别达95%、74%,这一数据还在飞速增长,预计在“十四五”期间超过100%,实现村有养老站(所)、乡有养老院、市县有养老中心“全覆盖”。

不是包袱 而是财富

构建服务体系,养老既是事业更是产业

在咸宁,不论政府还是社会,不论城市还是乡村,已经形成了尊老、爱老、敬老、孝老的浓厚氛围。

但构建完善的银发服务体系,不能仅凭情怀。把养老做成一份爱的事业,打造面向未来的可持续产业,是让“养老”变“享老”,同时收获“口碑”和“金杯”的题中应有之意。

咸宁位居华中腹地,是武汉、长沙、南昌“中三角”的中心,53.01%的森林覆盖率,全年300天以上的优良空气指数,是“全国最适宜人居的城市”“华中康养地”、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第二批康养示范城市……发展大健康产业,大有可为。

市委、市政府乘势而上,定下以“培养十万护理人才、服务百万老人、培育千亿产业”的目标,打造以护理为核心的健康养老产业集群,让银发服务搭上产业“快车”。

去年起,我市大力实施“一家一护”家庭养老服务提能工程,在全省率先大规模组织开展专业化的养老护理培训和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53岁的通山县厦铺镇村民曹朝霞了解到有关政策后,毅然辞职回乡,到该县九耀职校参加免费培训,并成功考取初级养老护理员证书,被县城市福利院聘请为失能区的养老护理员,负责护理6位老人。如今她不仅有了社保,每月还能拿到4200元的薪水。

曹朝霞只是去年1013名“持证”养老护理员中的一位。过去一年,依托本地大中专院校养老服务人才学历教育主阵地,采取线上线下多种培训方式,一共完成了10359人的养老护理培训。

“咸宁护理”标准和品牌越唱越响,不仅源源不断充实本地银发服务市场,还向国内外17家中高端养老机构输送专业护理人才。预计到2035年,我市将培养出10万名持有等级证书的护理人才、服务100万康养人员。

如今的咸宁,还在加快建设国家级道地中药材主产地、全球护理床生产基地、全国医用卫材生产储备基地;中医药养生、温泉养生、避暑养生、森林养生等特色康养产品遍地开花,喜迎八方客。

可以看到,以“医、药、养、健、游、护”为主要内容的咸宁大健康产业体系已经初见端倪,必将领跑银发时代。

咸安村湾幸福合作社

多方参与多方受益

本报讯 记者盛勇报道:6月20日一大早,咸安区贺胜桥镇万秀村5组一片喜庆,我市首家村湾幸福合作社——“严天申村湾幸福合作社”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市迈出了互助养老向村湾延伸的第一步。

村湾幸福合作社是在该村党组织领导下,为村湾群众提供关爱服务的公益互助型社区社会组织。其目的是坚持党建引领村湾治理,以“五社联动”为手段,推动基层组织、资源力量、为民服务向村湾延伸,提升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以点带面逐步提升我市村湾养老服务水平。

“严天申村湾幸福合作社”作为全市第一个试点村湾,下设巡访探视组、公益活动组、慈善捐赠组、月关爱活动组,首批有17名会员。积极链接、整合各类资源,募集筹措公益资金,组织开展系列公益、志愿、互助服务活动,为村湾特困低保、“一老一小”等困难群体及村民提供关爱服务。

当天,社会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募捐资金1.8万元。各活动小组各司其职,为老人带去暖心服务。“家门口能享受互助养老服务,还有免费的加餐服务,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75岁的周才珍老人竖起了大拇指,连称“政策好,生活好,干部好,特别满意。”

赤壁华舟医养中心 

养老看病随时切换

本报讯 记者黄柱报道:“住在康养中心,烦恼少了许多,养老看病都不误,很方便!”7月26日,88岁的院民丁育民对赤壁市蒲圻街道华舟护理院康养中心赞不绝口。

在蒲圻街道华舟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三分之一,多为“空巢老人”,加之医疗资源不足,老年人医疗和照护问题较为突出。

“福利院能够承担养老功能,但缺乏医疗服务;卫生院有充足的医疗资源,但面临转型发展问题。共建医养中心可以同步发挥两者优势,实现医疗、养老共赢发展。”华舟护理院院长叶武文说。

2021年,赤壁市因地制宜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华舟护理院康养中心。中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养老机构,采取医疗与养老的方式,以护为主,以医为辅。根据老人医养结合的需求,康养中心设有生活照料、慢病疗养、理疗康复三个照护区,并引进一批方便起居、针灸理疗、康复健身、床头呼叫、中心供氧等专业医疗设备和生活居家必需设备,实现养老看病随时切换。

“从最初的医务室,到现在的医养中心,越来越多老年人享受到医养结合的便利。”叶武文表示,“我们会持续加大医疗资源投入,为老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嘉鱼专职助老员

宅家养老上门服务

本报讯 记者丁伟报道:“买药、剪头发、打扫卫生……打一个电话他们就来了,服务细致又到位,让我在家养老很安心。”近日,在嘉鱼县鱼岳镇,一谈到助老员,唐元秀老人逢人就夸。

近年来,嘉鱼县坚持“政府倡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全民关怀”的工作思路,建立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针对60周岁以上经济困难高龄全失能老年人,通过购买服务,委托嘉鱼县健坤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工作,同时聘请第三方养老平台进行监管。

为了解决养老服务中专业化人才短缺的问题,嘉鱼县组织实施“一家一护”家庭养老服务提能工程,征集全县55岁以内女性、60岁以内男性富余劳动力,进行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全面实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推动正规化、职业化养老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已完成养老护理培训1640人、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00人。

目前,经济困难高龄全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和“一家一护”家庭养老服务提能工程,在全县8个乡镇同步推进。通过培训和宣传普及养老护理知识,已打造出一支专业化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形成了“人人都是护理员,家家老人有人护”的良好氛围。

今年1至6月,嘉鱼县已有450位老人享受助老员上门服务政策,助老员上门服务次数达13500次。

(文/图  记者 吴文谨 袁灿 通讯员 向红梅 策划:饶敏 张大乐)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