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小满金融与京东科技是我国的科技独角兽代表,在近两年最受关注普惠小微金融服务领域,也已形领先的策略。
6月27日是“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当日度小满金融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等机构共同举办了“数字金融促进中小微企业绿色复苏”论坛活动,会议中分享其智能风控系统,如何为小微群体进行精准画像与提供低息免息贷款。此前,京东科技在“6·18”前后,也专门召开了供应链金融科技产品发布会,零壹智库在发布的《京东云发布3款金融科技产品,首次披露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一文中曾详细论述。
那么,度小满金融与京东科技的小微金融服务策略如何?谁更专注于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能否胜任从融资到企业发展诊断、经营管理的一条龙管家式服务?带着这些问题,本文着重探究两家机构在服务小微客群的资源禀赋与发展短板,形成三项主要结论:第一,度小满金融的客群规模累计达1200万,远超出京东科技,并且在小微与供应链金融战略投入上更加专注;第二,针对小微企业的App线上产品展示较少,缺乏差异化色彩;第三,小微金融不同于零售信贷,金融科技公司必须根据阶梯式的贷款额度区间,兼顾线下场景与专属团队配备,目前两大互联网平台均存在缺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小微爆发年”是零壹智库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的专项研究,目前已连续三年发布相关研究成果。2022年下半年,即将发布最新一期《银行普惠小微金融战略与科技解决方案研究报告(2022)》,目前正式启动小微案例征集。基于科技赋能,目前业界逐步从小微金融走向了产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路径延伸。结合年初银保监会出台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今后将针对普惠小微金融的破局与创新,持续加强跟踪解读。
一、经营成果:度小满PK京东科技,“小小微”与供应链金融战略取胜
近两三年以来,我国监管部门对于大型金融科技平台企业加强合规管控,尤其是对于IPO申请与金融业务拓展,管控更为严格。本文选取的度小满金融与京东科技,这两家也是重要的金融科技独角兽典型代表,在小微用户数、小微贷款规模以及企业战略转型等方面,各自的演变历程决定了如今的市场份额。
表 1:度小满金融与京东科技有关小微金融的整体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零壹智库
鉴于两家金融科技公司均未上市,没有完全披露小微金融最新的经营数据,而从已有的经营成果来看:度小满金融截至2020年末,累计发放小微贷款超过3000亿元;而京东科技在刚过去的“618”期间,宣布过去一年为小微企业放贷仅350亿元。
直观的数据表明度小满金融战略绝对性竞争优势,并且从经营定位来看,近两年度小满金融重点强调“小小微”经营战略,即更为微小的经营主体,涵盖大量的个体工商户与初创企业家,因此覆盖了广泛的客群数量,同时度小满金融的核心业务在于小微金融与供应链金融;反观京东科技,则是历经高管变动、业务调整并且小微金融并非其科技板块的全部业务,2022年转型至供应链金融赛道。
零壹智库注意到,在金融服务团队的稳定性方面,京东科技也显露出一系列不利因素。2020年末,陈生强由CEO转任京东科技副董事长及京东集团幕僚长,此后IPO进程一直呈现变数与搁置状态;2021年下半年开始,京东科技两大核心高管均离职,分别是原京东数科副总裁谢锦生、程建波;此后被称为“白条之父”的战略部负责人许凌确认离职,甚至有媒体报道其造成原京东金融10亿元损失。截至目前,小微金融业务作为京东科技金融科技群的下属分支,并未明显展现出战略布局、资源投入的重视力度。
二、App界面:小微企业主线上主渠道,产品展示缺乏差异化特征
我国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手机App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开展场景服务的主阵地。尤其是后疫情时期,众多小微企业主更倾向于通过各类银行与互联网平台App,查询是否有适合自身的小微信贷产品。鉴于此,零壹智库查阅了两家机构的App,从中观察小微金融产品的展示情况。
图 1:度小满、京东金融App的小微信贷产品展示
资料来源:度小满、京东金融App
从展示结果来看,两家机构均支持在线申请,但均未涵盖供应链金融相关介绍与产品展示信息。究其原因,结合各自的资源禀赋与客群流量积累情况,主要由平台展开定向推送服务,而非向全体用户展示。这种举措能够做到大数据精准开发,但也使部分存在融资需求的用户无法查询到产品信息,它们在初创期、成长期的金融需求更为迫切。具体来看,两家机构所展示的小微信贷产品如下:
度小满在首页滚动栏位置,清晰展现出“小微加油站”活动,并且披露其贷款利率优惠活动信息。然而,对于2022年宣传的“小满助力计划”与乡村振兴扶持项目,App并未展示,或与个人注册地区与身份属性等因素有关;
京东科技则是未在明显位置展现小微金融服务,需要用户下拉到具体功能界面,分为“小微平台”与“企业主贷”两类产品展示。对于“6.18”前后宣传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方案,App并未展示,或与客服专员线下沟通、微信服务端口申请有关。其中,京东金融在App展现的一款瀚华金融小微贷款年利率最低15%,相对较高。整体来看两家互联网平台的App小微信贷产品展现信息有限,难以看出差异化特征与优惠举措。
三、小微经营管家:不同于零售信贷,离不开线下场景与专属团队
回顾2022年上半年,我国面临着日益趋严的外部宏观环境与疫情管控态势,因此各地区的中小微企业经营信心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多家银行披露指出,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充足,但客群普遍贷款意愿下滑。同时,小微企业主倾向于提前还款,甚至提出压缩授信规模的意图。鉴于此,当前我国小微企业最棘手的难题并非是融资,而是重塑业务增长能力,寻求发展突破口。
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一批金融科技公司锁定小微金融市场,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优势,构建出科技赋能的小微金融解决方案。然而,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可以看出这种作业模式与零售信贷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小微企业群体兼具对公与零售双重属性,不能单纯地仅提供融资支持。小微企业群体的资金荒仅是表象,本质在于经营模式同质化、缺乏数字化变革武器、产品服务偏离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数百万、数千万小微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产业+金融”综合性服务方案,而非仅提供融资,也就是一个全方位的小微经营管家。何为经营管家?它是贯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每一个环节的全流程服务,为客户提供业务诊断、税务、财务、法律咨询、商机撮合、市场拓展以及投融资等一揽子服务解决方案。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具备两大线下关键要素——场景与专属团队。
零壹智库此前曾发布《小微金融智能信贷报告:聚合模式下,构建三大能力》 ,指出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共建的小微金融聚合模式,“线上化”并非100%实现,而是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对于度小满金融与京东科技这样的头部金融科技平台而言,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仅依靠线上渠道往往存在两项局限:
一是场景。线上信贷业务的经营核心在于大数据技术,要求授信对象必须有充足的数据。然而,中小微客群存在着天然的信息不透明难题,尽管金融科技能解决部分痛点,尤其是贷款50万以下的可基本实现全流程线上化小微纯信用贷款。但融资规模越大,企业数据获取与数字化变革的难度就越大。譬如在供应链金融领域,银行目前要求核心企业要做到全链条的数据可视化,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但上百万规模的小微企业贷款依旧离不开线下调研走访,难以获得清晰完整的交易与经营数据;
二是专属团队。在疫情影响下,小微企业主的难题不仅是现金流紧张,更重要的是缺乏经营信心,需要“有温度的金融服务”,由专属团队为其诊断、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一批金融科技公司在2021年就已经开始部署线下团队,譬如360数科、度小满、乐信、信也科技等机构,因此头部互联网平台需要综合判断线上与线下的投入占比,精准判断更下沉的市场小微融资需求,进而有效提升普惠金融覆盖度。
图 2:小微企业贷款产品“线上化”程度的4种模式
资料来源: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此外,引人注意的是,6月份以来广受热议的河南村镇银行事件,也牵扯出头部金融科技公司。其中,有报道称度小满金融原有显示的村镇银行存款产品,已经被改为“理财产品”。此后,度小满金融指出未对相关产品页面进行任何修改,指出与银行合作均为存款合作,从未开展理财产品的合作,将统一去掉电子卡展示页面“仅适用xx银行理财产品”的相关说明;京东科技旗下的京东金融App,目前在“银行精选”页面显示着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店铺,但店铺内的存款产品普遍下架。在本次村镇银行的客户资金信息登记表中,零壹智库注意到,尽管并没有京东金融的身影,但京东科技旗下的网银在线存在部分第三方支付业务,可查询到村镇银行的充值、转出记录。
在此提及村镇银行在头部金融科技平台的存款事件,核心原因在于小微企业主高度重视融资渠道的合规性、安全性,并且这类人群兼具B端与C端双重属性,在线上端同时办理小微企业融资、资金归集以及个人身份的财富增值类产品。此外,商业银行选择小微金融生态合作伙伴时,也会优先考量合作平台的品牌口碑稳定性。因此,作为头部的金融科技独角兽,更需谨慎审视App展示的合作金融机构各类产品,核查是否存在资金流转、电子合同、虚假交易系统等违法问题,进而塑造专业化、可信任的小微金融服务平台品牌形象。
图 3:度小满金融与京东科技的银行产品展示界面
资料来源: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App
四、小结
度小满金融与京东科技作为我国金融科技独角兽,近两三年以来,持续发力于普惠小微金融,并且在2022年重点推广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本文从经营成果、App界面以及小微经营管家等3个维度,详尽剖析各自的资源禀赋,可以看出度小满金融的小微用户数累计超过1200万户,明显更胜一筹。此外,在战略定位上,度小满金融将核心锁定小微金融领域,而京东科技则展开数字政务、科技系统、电商平台赋能等众多领域,相对小微战略聚焦力欠缺。
不容忽视的是,一家突出强引擎,一家强调重电商,均属于线上化、平台化的标杆代表,但小微金融线下服务、温情关怀必不可少。尤其是贷款额度高达上百万、上千万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不能单凭产业生态的概念造就。回首2022年上半年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困境,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需要落地实操的每一个细分行业走访考察,为产业链上下游客群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从金融逐步走向小微企业全流程经营管理的优化升级。这是小微金融的未来新业态,也是B端金融服务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