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易凡律师:让法律成为我们信仰中的样子

2022-07-15 15:54:05 来源:搜狐

【写在前面】 2009年,日本著名当代作家村上春树在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后,曾以《永远站在蛋的一边》为题做了一次获奖演说。他在演说中表示,“以卵击石,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那方。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几乎无法掌握真相,也无法精准地描绘真相。因此,必须把真相从藏匿处挖掘出来,转化到另一个虚构的时空,用虚构的形式来表达。我写小说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给予每个灵魂以尊严,让它们得以沐浴在阳光之下。”在很多人眼中,这段话也完全是对刑辩律师的人格和精神的写照。刑辩律师也是那群矗立在高大坚硬的墙(体制)和鸡蛋(民众)之间,常需“以卵击石”,不让“体制”完全失去控制,守护“法治阳光”的负重前行者。

易凡律师:让法律成为我们信仰中的样子

文/彭川

当初确立专业方向时,盈科(深圳)的易凡律师带着对自由与生命的敬畏,选择了多数人眼中最难的刑事辩护。

近年,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体制改革如火如荼。为提升辩护质量,他和团队适时而动踏上了对实质化刑事辩护的探索。经过努力,他们找到了一条现实路径:穷尽每一项合法权利,寻遍每一丝有利细节……做精细化辩护——由此,易凡再次选择了一条相对难走的路。

“越是向上的路,越是艰难。”易凡说。

他表示,在一个真正的法治国家,律师必然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职业,为了使这种向往更大程度地照进现实,“就算只是司法改革进程中的一朵小浪花,我们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让法律成为我们信仰中的样子。”

艰难成为律师:“这是一个对年轻人很不友好的职业”

易凡,2008年毕业。那一年全球金融危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他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份律师助理的工作。

此后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他通过了司法考试。然而,这并不等于他以后的律师生涯就一马平川了。事实上,律师这一行的流动性非常大,没有扛过一开始的工作“瓶颈期”而无奈选择转行的律师大有人在。

“执业初期的生活,应该说非常清苦。”易凡表示,“拿着微薄的收入,干着高强度的工作”几乎是这一行的职场新人们普遍的生存状态。他们随时随地需要开启“加班”模式。

更令人不安的,是职业价值感的缺失。入行前,易凡从未见过真正的律师,以为律师都是影视剧中描绘的那样:戴着头套,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替人伸张正义。可当他自己做了律师后才发现,原来现实中的律师更多的是:埋首于案牍之间拼命加班、在公检法机关和律所之间仓皇赶路、在法庭上机械地“照本宣科”……“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这种巨大落差,起初一度让我非常迷茫和彷徨,不知道律师这个职业的价值究竟何在。”易凡说,“而且,律师职业没有既定的轨道,人在其中很容易迷失。”

他不禁感叹道,“律师是一个对年轻人非常不友好的职业,几乎所有人都需要经历一段漫长而煎熬的岁月。”

好在他坚持了下来。“对我而言,做律师首先是谋生手段,所以,我必须隐忍。”易凡说。另外,得以坚持至今,他还得感谢生命中遇到的一位贵人——恩师黄敬律师,“截至目前,我们已经一起合作了十多年,黄律师带着我们找到了律师工作的价值和坚持下去的动力。”

阳光总在风雨后。

在易凡看来,既然选择了律师这条路,就要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心理准备,长期坚守下来才算得上勇士。律师之路,贵在坚持。另外,很多事情换个角度去看,心里就会释然很多。“比如,正因为路程艰难,登顶的人不多,挑战才更具有吸引力,也可能才更有价值。就像登顶珠峰,不管最终成功与否,只要努力过,就是一段值得骄傲的经历。”

专注刑事辩护:“刑事辩护,有意义亦有方法”

专业化,是律师的立身之本。

当初在确立专业方向时,易凡选择了刑事辩护,这源于早年他看过的一部名为《金牌律师》的电视剧。这部剧描述了一个专业刑事律师团队通过成员们各展所长、紧密合作,完成了一系列刑事案件有效辩护的故事。“虽然中美之间存在制度差异,但这部剧让我认识到,刑事辩护有意义亦有方法。于是,在民事和刑事之间,我的内心逐渐倾向于成为一名刑事律师。”易凡说。

然而,万事开头难。职业生涯承办的第一起刑事案件就给了易凡当头一棒。

那是一起行贿申诉案,当事人曾以认罪换取缓刑判决,但内心还是觉得冤枉,于是求助于律师。接手案件后不久,易凡向法院递交了厚厚的法律意见书和申诉材料,案件随后被发回原审法院处理。“遗憾的是,我们最终没能迎来重审裁定,反而是收到了撤销缓刑的听证通知,当事人被收监,改执行实刑。他的家属无奈之下只好放弃申诉。”他永远都记得,当事人被带走那天,他的家人在警车后声嘶力竭哭喊的一幕,“身为律师的我,那一刻感觉自己是那么的卑微无力,甚至可笑。我整个人都被失望情绪淹没,差点儿就此告别了律师生涯。”

庆幸的是,同年,他和恩师共同承办的另一起刑事案件收到了二审改判无罪的判决书。

“本来我们对结果已不抱任何期望,绝望之际,我们却意外发掘到了一个关键细节,案情峰回路转。此前已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的当事人,最终被改判为无罪。”易凡说。这也让他一扫此前心中的沮丧,确信自己当初选择律师这条路并没有错。“这一无罪判决来得太及时,它让我再次相信:只要方法得当,我们律师是能够有所作为的,也就有了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经此一役,易凡和团队也坚定了要以刑事辩护作为专业方向的决心,同时,确立了在每一起刑事案件中“追寻细节、做精细化辩护”的理念。

“事实证明,我们当初选择的方向是对的。”易凡说,“这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代理的案件也留下不少遗憾,但同时我们收获了诸多律师同行的认同,他们会把一些疑难复杂的案件交给我们处理;我们和不少公检法办案人员建立了友谊,即使彼此观点相左,但他们很认可我们的专业态度;我们还收获了不少当事人及其家属的感谢,尽管有时结果并不理想,但他们说,‘我知道你们已经尽力了’。”

“这种认可,让我们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这最终也成为了我们一路上披荆斩棘、坚守至今的最大动力。”易凡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易凡明白,想在律师这条路上行稳致远,仅仅有梦想和热情是不够的,“专业和法律服务质量才是律师的立身与立业之本”。因此,他们一直以来都很注重对刑事辩护方法的探索,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提高刑辩质量:“以精细化推动刑事辩护的实质化”

2017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深化庭审实质化改革的“三项规程”,旨在进一步解决庭审虚化、非法证据排除难、疑罪从无难等问题,以提高刑事审判的质量、效率和公信力。

在此背景下,易凡和团队也适时而动,加速了对刑事辩护实质化的探索。

“刑事辩护的根本目的,既不在于探求事实真相,也不在于战胜对方,而是以合法手段帮助办案人员准确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说服办案人员接受对当事人有利的意见或看法。”易凡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律师在代理案件时,需要将事实和证据研究得更透彻些,将法律和法理解释得更清楚些,将定性和量刑推敲得更准确些……故而,实质化刑事辩护的工作理念就是:“穷尽每一项合法权利,寻遍每一丝有利细节,用好每一条法律规定,守护好法律人的职业良知,不欺瞒、不敷衍,然后坦然面对、问心无愧”。

“现在想想,我们团队近些年一直在摸索与践行的精细化刑事辩护,实质上就是在以刑辩律师的方式推动庭审的实质化,只不过精细化刑事辩护是工作方法,而实质化刑事辩护是工作理念。”易凡说。

那么,精细化刑事辩护又该如何落地?

“精细化,首先意味着工作量的成倍增加。”易凡说,“采取精细化刑事辩护,我们就不得不面临法律检索、案例检索、法理文章检索、精细化阅卷、案件建模、可视化制图、数据统计、调查取证、焦点辩点整理等大量事务性工作。而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必须借助团队的力量。”

2014年6月,在恩师的带领下,易凡随队加盟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众人携手组建刑事辩护团队,向专业化转型。

通过摸索,易凡所在团队最终确立了“一名首席律师+三名合伙律师+四名专职律师或实习律师+一名行政秘书”即“1+3+4+1”的团队化作战模式,集中收案,分工协作。除了团队化作战,他们还从多年的实务经验中萃取出了一套精细化、可视化、标准化的刑事辩护方法。

“老实讲,转型的过程十分痛苦和艰难,对于如何更好开展刑事辩护工作、将刑事辩护做专做深,我们当初也是一筹莫展。”易凡说。幸运的是,正值迷茫之际,出差深圳的尚满庆律师(张玉环故意杀人无罪案再审辩护律师)以一次深入交流为团队拨开了“迷雾”。“尚律师借助新科技软件实现刑事辩护精细化、可视化的工作方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易凡和团队尝试着在工作中借鉴这种方式,并不断加以打磨、完善,渐渐地形成了一套团队特有的精细化刑事辩护方法。这套方法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展现出了鲜明的优势,帮助整个团队在多个案件中实现了无罪、改判、罪轻、取保候审等辩护效果。

所谓精细化刑事辩护,就是在办理重大、疑难、复杂刑事案件的过程中,采取“切割法”、“建模法”等刑事辩护技巧,对案件进行立体地分析,精准定位案件所涉及的有利信息点、焦点、辩点,从而“让每一句话均有理有据”。同时,采用“可视化”、“金字塔架构”等刑事辩护方法,借助数据、图表等形式,“以极简方式展示核心内容”,最终达到说服办案人员,实现有效辩护的目的。

树立职业自信:“信心和价值感来源于一个个的有效辩护”

“刑辩之路,步履蹒跚,起步阶段尤其艰难。没有强大心理做支撑的人,我不建议其从事刑事辩护。”易凡说。他作为刑辩律师的信心和职业价值感,是在挽救一个个无辜者的现实案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2014年,易凡与黄敬律师共同承办的那起二审被改判为无罪的信用卡诈骗案,成了他们正式踏上刑事辩护专业化之路的起始点。

“实际上,在我们律师界,大多数律师是不愿意从事刑事辩护的。刑事案件收益低、风险大,这还在其次,更关键的是无罪案例少之又少。”易凡说。近十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公诉案件的无罪判决率基本都在万分之五的低位徘徊。“因此,能在执业之初收获人生中第一份无罪判决书,对我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时至今日,每当因为辩护意见不被办案机关采纳而懊恼、失望时,易凡就会想起这份无罪判决书。他说,“我会想,我们的法治事业,前途还是光明的。我的辩护意见没有被采纳,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对案情的研究没有足够透彻,对法律法理的分析没有足够清晰,沟通没有及时到位。”

“每一个不成功的刑事辩护案例,都应该成为推动我们努力向前的动力。”他说。

2016年4月,易凡和团队承办了全国首例涉外网络漫画侵犯著作权案。

报案人是鹅厂,该案由国家版权局直接挂牌督办,专案组负责侦查。侦查尚未终结,相关报道就已出现在了各大主流新闻媒体上。承办此案,易凡和团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后来,在没有任何先例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他们坚持采用精细化辩护方案;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他们就管辖、美术作品范围、著作权权属等一一进行论证,最终,全案三名被告人均获缓刑。

“这起案件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精细化辩护的价值,对我们之后的工作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易凡说。

2017年,他们代理的一起集资诈骗案,当事人被指控犯有集资诈骗罪、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非法经营罪,可能面临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经过易凡和团队的努力,案件最终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结案。

2018年,邮币卡诈骗案一度席卷全国,易凡的当事人是该案中首批被追诉的对象之一。最终,通过他们的精细化辩护,这位当事人的刑期,从无期徒刑下降至5年有期徒刑。

像这样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

“虽然并不是每一个案件最后都获得了无罪判决,但精细化辩护发挥了优势,帮助实现‘罪当其罪,罚当其罚’,这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正确实施,也体现了刑事律师辩护的价值。”易凡说,“它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

明致中,诚致和:“这是我长久以来坚持的原则和追求”

刚中带柔,这是易凡律师一项突出的性格特征:对待案件,他讲事实、摆证据,“处事以明”;面对当事人及其家属,他则尽量以朋友的方式相处,注重换位思考和深入沟通,“待人以诚”。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有背景、有关系、有案源、有口才、有盛名的律师就是优秀律师。”易凡说,“但在我看来,优秀律师必然是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有能力、有自信和有怜悯之心的。”

2017年,为了替当事人争取缓刑,恩师黄敬律师主动返还律师费帮当事人缴纳罚金的做法,曾给易凡以深深的震撼,“黄律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我们上了非常鲜活的一课:律师除了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心怀怜悯。”

长久以来,易凡一直把“明致中,诚致和”作为自己执业的原则和追求。

他解释道,公平、公正为“中”,和谐、止争为“和”。法律的本质是通过规则使社会趋于“中”“和”的状态,而要实现“中”与“和”,则需做到“明”与“诚”。

“明”是一种刑事辩护理念。一件事情,如果让人感觉到不公平、不公正,肯定是事情没有弄清楚、道理没有弄明白。这时就需要律师去努力把案件的事实梳理清晰,将证据整理清楚,将法律法规钻研透彻,将道理好好传达——追求一种“明”的状态,待“水落石出”后,公平正义自然就会在路上。

“诚”是一种用心的态度,不论对事对人。生命与自由,是人生而为人的基本权利,值得被尊重,即使是那些所谓十恶不赦之人。这些人及其家属找到律师时,基本上都是在自己极其无助的时候,对其坦诚相待,不欺瞒、不敷衍,应该是律师对自己最低限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律师只要用心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使案件最终结果不太理想,也可以坦然面对,问心无愧。

“刑辩律师与医生的角色存在共通之处,都是替人诊病、开方。”易凡说,只不过律师的“诊病”是查明法律事实,“开方”是给出辩护方案,以促成法律的准确适用。正如医生给人手术不会去考虑病人的身份、品质,律师在代理案件的过程中也要尽量避免先入为主地带入道德评判。事实上,按照专业伦理的要求,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为当事人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就是律师的本职工作。

【对话】

问:成为一名称职的律师,您觉得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答:凡是能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人,都具备做律师的专业基础。不过,律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职业,作为个人,不太可能样样精通。因此,律师需要团队的支持,借助专业分工与团队协作,“扩展”自身的实力。

我认为学习能力对成为一名称职的律师至关重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是律师行业的重要特征。律师作为法律方面的专家,就应该对得起“专家”这个称号,持续学习持续修订、出台的法律法规,了解不断变化的法律服务需求和法律服务环境,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如此才能长久胜任本职工作。

问:作为律师,您比较看重哪些品质?

答:“专业、敬业、厚德、重法”这八个字,是近几年来我们团队一直追寻的目标,也是团队始终坚守的工作范式。

具体而言,我认为以下三个品质律师应当齐备:

一是“坚韧”。唯有熬得住实习期、执业瓶颈期、案源空白期,才可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大多数人做律师,都得从零开始。律师这个职业,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需要各种能力的厚积薄发,忌眼高手低、急功近利。

二是“用心”。尤其是从事刑事辩护。因为刑辩律师的工作“对标”的是人的生命和自由,其“分量”之重,要求你不可以不用心。赚钱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绝对不能把代理案件当生意来做。

三是“有信仰”。相信法律,相信公平正义。律师做久了,难免会遇到正义失守的情况,每个人都可能倦怠,也都有可能走着走着就忘记了工作的意义。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始终视公平正义为“灯塔”,哪怕暂时不能到达,也不能让它失去光亮。律师行业诱惑重重,只有心中有光的人,前行路上才不至于偏航,堕入“深渊”。这绝非心灵鸡汤,而是生存法则,是诸多迷航的律师同行用血淋淋的现实留下的惨痛教训。

【拓展】

实质化刑事辩护

实质化刑事辩护,简言之就是让刑事辩护真正落到实处,落实到工作方法,就是采取精细化刑事辩护。

目前,易凡和团队非常希望能够将团队这些年摸索出来的这套精细化刑事辩护方法推广出去,以绵薄之力助推中国刑事辩护质量的提升。他表示,“在践行精细化辩护的道路上,我和团队必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也相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方法介绍

就法律实务而言,“案件阅卷”和“辩点归纳”是刑事辩护律师办案路上的两大“拦路虎”。为解决这两大难题,易凡和团队主要采取了以下手段和方法。

首先,为解决精细化“案件阅卷”的问题,他们采用了:

——切割法。

阅卷时从海量信息中提取出有用信息,并对其实施分类管理,以突出重点。在此基础上制作目录思维导图,将所有的重要信息点链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拥有清晰脉络的整体,以便查阅和补缺。

——建模法。

建构一个案件模型,分别设置成不同的板块,将与案件相关的起诉意见书和起诉书、法律法规、争议焦点、证据材料、辩护意见等套入其中,达到一个模型解决所有问题的效果。也就是说,有了它以后,在庭审过程中,律师只需要轻点鼠标,就可以随时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大大提升律师辩护的效率和专业度。

其次,为解决“辩点归纳”中所遇到的难题,易凡和团队引入了:

——金字塔架构。

将法律意见形成的过程分解为循序渐进的五个层次,展现出结论形成的完整过程:“基础材料-信息点-焦点-辩点-辩护意见”,使“每一句话都有理有据”。

——可视化。

采用数据表格、图表、示意图等方式汇总、展示案件争议焦点信息,通过不会说假话的数据及其他对比信息去伪存真,实现“一图胜千言,一表抵万句”的目的。

基本上,法官平时的工作量都很大,很难细致入微地去处理每一起案件,因此,这种帮其做“减法”的做法,很受法官们欢迎。实践中,运用可视化技巧,经常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部分与之前的存在重复,可以换成律师介绍。

【人物介绍】

易凡,刑辩律师,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盈科(深圳)刑事法律事务中心秘书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热门推荐